RSS訂閱.....Email訂閱 ........

2023年6月9日

電動車技術研發、整車與零組件製造管理及銷售服務公司,鴻華先進-創Foxtron(2258.TW)

電動車新創,鴻華先進Foxtron(2258.TW),準備要在創新板掛牌了。這邊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鴻華先進Foxtron。


鴻華先進Foxtron,從事電動車技術研發、整車及零組件製造管理及銷售服務,主要產品涵蓋電動車之平台、成車及零件等,為一家提供從關鍵模組到整車系統整合服務之新創公司,透過一站式服務,使客戶用快速且符合經濟效益方式,實現其移動應用的概念。鴻華先進Foxtron以「輕資產」之經營模式靈活與品牌客戶合作,將生產、組裝外包代工廠,減少以往傳統汽車工業之鉅額資本支出,以評估代工廠之品質、成本、效率、配合度等,選擇生產較合適之代工廠,以管控生產品質,同時亦可降低營運風險


鴻華先進Foxtron有別於傳統車廠以一己之力投入車款研發的過程,而係以 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為商務模式,對應多客戶之委託,開發可以共用之產品在研發上以「共用開發」為核心,先行規劃、評估、設計及測試未來各車款可能適用之政策法令、環境、文化、氣候、市場需求等多項因素,研發可供「共用 」之車型模組;在產品規劃上,自初期企劃構想階段,也已先行考慮主流市場需求 、蒐集市場數據、評估當地法規等,以「共用」概念提出設計構想,使得車型模組得以適用多種目標市場及目標需求,雖起始須投入一定成本,惟後續鴻華先進Foxtron得依各品牌客戶需求,彈性依各模組客製車款,節約後續開發成本,大幅減輕金流回收之壓力,進而提升鴻華先進Foxtron之競爭力,達到與合作客戶雙贏之目的。


短期業務發展計畫 

A.首款電動巴士Model T量產車已於臺灣銷售,印尼銷售也已在規劃,緊接著著手強化整體東南亞市場的佈局及其它市場的拓展,以提高全球市場占有率。 

B.首款SUV─Model C的量產版已設計完成,預計112年下半年量產,短期將致力於臺灣及東南亞市場等國外之拓展及銷售。 

C.首款Crossover─Model B的原型車已推出及陸續參展,預計112年完成招商車設計,113年下半年量產,首先聚焦臺灣、東南亞及歐洲市場之拓展及銷售

D.首款轎車─Model E原型車已推出及陸續參展,並依市場及客戶需求調整後推出量產版車型。


競爭利基

A.厚實研發能量,具備整車正向設計能力

鴻華先進Foxtron承襲裕隆集團和華創車電技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創車電)三十餘年之研發經驗,取得華創車電電動車相關之專利技術,並由鴻華先進Foxtron研發團隊持續致力整車研發設計,透過如磐石般的底盤平台研發經驗,如懸吊系統、傳動系統、煞車系統、轉向系統等,實現電動車硬體平台之基礎,進而結合開發軸距、電池模組、動力模組、關鍵零組件、電子電機系統等,達成電動車整車之設計、開發及試產。鴻華先進Foxtron擁有國內具豐富整車開發經驗之研發團隊,得以快速實現自設計構想、測試、驗證,乃至原型車落地及試產,顯見鴻華先進Foxtron龐大且厚實之研發能量,及具備電動車整車之正向設計開發能力。


B.車型模組化彈性客製,兼具金流回收綜效 

鴻華先進Foxtron係以「共用開發」為出發點,將車型底盤平台、驅動方式、電池包及零組件模組化,底盤平台係依市場主流車款需求,開發四種不同軸距之底盤平 台 , 包含運動型休旅車SUV(Sport Utility Vehicle) 、 多功能休旅車MPV(Multi-Purpose Vehicle)、一般轎車Sedan、掀背車Hatch Back等;驅動方式則開發前驅、後驅及四驅等三種驅動方式;電池包則以電池數量、大小及擺放配置開發三種電池包,透過模組化,可以便捷、彈性地讓客戶依其需求選擇客製,並且可依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短時間完成不同且多種車款的開發,使得「共用」底盤平台及其他模組化零部件發揮最大效能,一方面能節省相關成本及開發時間,另一方面透過多品牌客戶選擇共用,可共同分攤原始鴻華先進Foxtron投入開發成本,有效減緩車廠投入回收金流之壓力。


C.強大先進 EEA 架構 

過去燃油車強調Chassis & Power train之工藝,其零部件節點約有1,500個,每個節點均須各自的控制單元及線束,隨著汽車功能增加及複雜化,控制單元及線束也同步增加,相關成本亦遽增,使得整車之連接系統過於龐大,其穩定性及可靠性也隨之降低。鴻華先進Foxtron係自行開發整車之先進電子電氣架構 (Electrical/Electronic Architecture,以下簡稱先進EEA架構),先進EEA架構可視為整車之大腦及神經網絡,係簡化上千個汽車零部件節點的線路,整合各電子部件及連接器之整體解決方案,有效解決過往燃油車的傳統電子電器架構之痛點,同時節約40之線束成本,並降低測試及驗證時間。鴻華先進Foxtron透過先進EEA架構結合底盤控制(Chassis Control)、動力控制(Powertrain Contral)、車身控制(Body Control)、車身控制器(Body Control Module,BCM)、車用資訊娛樂系統(In-Vehicle Infotainment system,IVI)、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等領域,透過OTA、軟體技術之應用及強大的EEA架構,使車載軟體不斷升級及更新,讓「軟體定義汽車」的概念得以實現。


D.結合深厚ICT製造管理經驗,深化垂直整合「製造管理」能力 

鴻華先進Foxtron經營團隊具備資通訊(ICT)產業背景及多年汽車電子領域經驗,因電動車整車零部件繁瑣,供應鏈眾多,鴻華先進Foxtron導入深厚之ICT製造管理經驗 ,應用於電動車之零組件管理,優化管理效率另過去汽車產業的生態多為整車廠委託Tier 1系統廠進行EV系統標準化之開發,並由Tier 1整合Tier 2及Tier 3之相關供應鏈,鴻華先進Foxtron係透過供應商整合管理事業群,取代傳統車廠Tier 1之角色,由供應商整合管理事業群負責尋找、評估合適之供應商,並與其共同開發,透過開放車型模組,偕同研發匹配、合適之軟硬體、零組件、電池等,藉以深化合作關係,故未來車廠業者不但能委由鴻華先進Foxtron進行整車設計, 同時亦可由鴻華先進Foxtron負責垂直整合供應商,打破Tier 1系統廠之遊戲規則,扮演Tier 0.5的角色,當各車廠之隱形後盾,為其提供整車設計乃至供應商整合之製造管理服務。


E.採輕資產經營模式,具備靈活特性 

鴻華先進Foxtron專司電動車之整車設計及研發,以「輕資產」之經營模式靈活與品牌客戶合作,將生產、組裝外包代工廠,減少以往傳統汽車工業之鉅額資本支出,以評估代工廠之品質、成本、效率、配合度等,選擇生產較合適之代工廠 ,以管控生產品質,同時亦可降低營運風險。另如Apple、Amazon、Google 、小米、騰訊、百度等國際科技巨擘競相跨入電動車市場,惟其並無電動車製造產能,如欲快速跨入電動車布局,則須仰賴外部製造能量,顯見面臨快速競爭下,輕資產經營漸成顯學。部分國家為推動及保護國內電動車企業發展,未來可能將實施貿易壁壘,惟鴻華先進Foxtron透過輕資產經營,可依品牌客戶需求,在當地尋找合適之代工廠進行生產,實現營運在地化(Build Operate Localize,BOL) 之生產方式,突破單一生產基地外銷多國之限制,亦可強化鴻華先進Foxtron布局區域化製造之競爭力。


產業概況

A.電動車產業

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EV)係指使用電力驅動之汽車,目前主流電動車類型,依動力系統區分,可分為純電動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以下簡稱 BEV)、油電混合型電動車(Hybrid Electric Vehicle,以下簡稱 HEV)、插電式油 電混合型電動車(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以下簡稱 PHEV)及燃料電池電動車(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以下簡稱 FCEV)。


電動車及傳統燃油車(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Vehicle,ICEV)之最大差異係為動力系統。電動車的動力來源為「電」,而燃油車動力來源為汽油及柴油燃燒所產生之熱能。如下圖所示,燃油車之驅動系統為引擎,主要負責將油箱中之燃料,經由點火產生熱能,並將其轉化為動能,使汽車能夠行駛;電動 車之驅動系統係為動力馬達,由馬達汲取電池中的電力,將電能轉化為動能, 達到行駛的目的。綜合前述,電動車係分別以電池及動力馬達取代油箱及引擎 ,用電力驅動馬達,用電能取代燃油,進而達到減碳之目的。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t,以下簡稱 IEA)全球電動車數量之統計,西元2021年全球電動車約有 1,650 萬輛,其中以中國、歐洲及 美國為全球前三大電動車市場,相較過去五年,電動車數量已是顯著增長。儘管最近數年COVID-19疫情及車用晶片短缺等事件影響,導致全球汽車供應鏈供給及需求產生不利影響,惟各國車廠仍持續推動及研發電動車及相關技術等 進程,隨各國政府配合國際2050淨零碳排路徑之目標,陸續推動「減油轉電 」之相關政策。


鴻華先進Foxtron電動車產品以電動巴士及電動乘用車為主,目標販售市場包含臺灣及全球市場,其中電動巴士Model T已經在臺灣及印尼販售,電動乘用車Model C則預計於112年上市販售。臺灣市場方面,臺灣政府於111年3月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針對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四大轉型目標訂定細部策略及目標,其中明確訂定西元2030年以前推動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 ,西元2040年以前電動車及電動機車市售比達100%。


美國市場方面,美國拜登政府於西元2021年11月通過基礎設施法案,將在美國打造超過50萬座 之充電站及升級電網設施,另於西元2022年8月簽署「2022 Inflation Reduction Act(降低通膨法案)」,對購買BEV、PHEV及FCEV等潔淨車輛提供稅賦抵免優惠,並將抵免延長實施至西元2032年,旨在刺激電動車購車消費意願。


此外東南亞亦為電動車產業重要潛在市場,鴻華先進Foxtron則預計進軍東南亞市場(如泰國、印尼等),泰國政府大力推動一系列電動車相關政策,如至西元2036年電動車保有量達120萬輛(乘用車年均銷售量約100萬輛)、BEV電池免徵消費稅 、進口零組件稅費減免等鼓勵措施,另推動「東部經濟走廊(East Economic corridor)」政策,鼓勵企業研發電動車,藉此大力推動泰國電動車產業發展。


另在國際主要市場,中國除延長補貼及免徵車購稅等政策外,尚於西元2018年頒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又稱 「雙積分制」,藉此控管中國車廠銷售及轉型。歐盟自西元2020年開始執行最嚴格的汽車碳排放法規,95%的新車平均碳排放量須達 95g/km,至西元2021年100%之新車均須達成,同時要求西元2025年及西元2030年平均碳排放量 須分別較西元2021年減少15%及37.5%。


根據IEA發布之「Global Electric Vehicle Outlook 2022」指出,在全球各 國現今政策情境下,全球電動車銷售量(排除二輪及三輪)將自西元2025年之18佰萬輛成長逾西元2030年之30佰萬輛,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0%;在各國宣布承諾願景情境下,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將自西元2025年之22佰萬輛成長逾 西元2030年之48佰萬輛,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6%。在西元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下,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將自西元2025年之25佰萬輛成長逾西元2030年之65佰萬輛,年複合成長率將達21%;另根據IHS Markit研究報告預測,自西元2022年開始,全球BEV及PHEV銷售量將逐年提高,於西元2030年之 全球乘用車市占率將超過25%,綜合前述,顯見電動車無疑在國際趨勢推動助升下,銷售量將持續成長,且在乘用車之市占率將逐年攀高。


B.電動巴士產業

電動巴士分為自給型及非自給型,自給型電動巴士係儲能於車載電池中, 如動力電池電動車;非自給型電動巴士則依賴外部充電供應,如飛輪車、無軌電車等。電動巴士依長度不同,可區分為中型(6.1~10 公尺)及大型(超過10公 尺)兩種,亦可依動力類型區分為BEV、PHEV 及 FCEV等。根據研調機構MarketandMarkets依動力區分之電動巴士市場預測,西元2022年全球電動巴 士銷售量約為27.33萬輛,其中BEV、PHEV及FCEV銷售量分別為24.25萬輛、2.49萬輛及0.59萬輛,預估至西元2027年銷售量將成長至93.47萬輛, 年複合成長率將達27.88%,BEV、PHEV及FCEV之銷售量將分別成長至84.98萬輛、5.98萬輛及2.51萬輛,其中以BEV為大宗,占比將達九成。


C.電動車充電站

全球電動車市場推行速度較快,主要於中國、歐洲及美國等地區,各國紛紛推出相關政策及規劃,加速佈建國內之充電網絡。例如中國過去發布「節能 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西元 2012~2022 年)及「綠色出行行動計劃」(西元 2019~2022 年),將中國國內充電設施做整體規劃,包含規劃交通運輸體系、 制定相關充電設施標準、鼓勵成立充電相關企業及建立充電定價機制等相關政策,後再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西元 2021~2035 年),推動未來15年充電設施新方向。歐盟係於西元2014年發布Directive2014/94/EU「 Deployment of Alternative Fuels Infrastructure」要求各成員國推動燃料替代及基礎建設,建議核心路網每相隔34公里至少要有一個充電站,然而,歐盟各國推行政策步調不一,目前各國車樁比仍有落差。美國主係由聯邦及地方政府之基金投入,藉由提供補助、減稅、退稅等方式提供業者誘因,吸引國內業者加 入,如Tesla、ChargePoint 則囊括七成公共充電站之市佔率。根據台灣經濟研 究院產經資料庫之「電動車產業之現況與展望」及工研院產科國際所之「電動 汽車智慧充電發展趨勢及我國充電服務需求初探」報告指出,各國積極布建充電設施,主要區域市場如美國預計西元2030年前設置達50萬槍、歐盟預計西元2030年前設置達300萬槍及中國預計西元2025年滿足2,000萬輛電動車需求等。


全球隨電動車銷售量逐步攀升,主要國家如中國、歐洲及美國等積極佈建充電設施,藉以完善充電網絡之發展。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111 年 11 月之 「電動汽車智慧充電發展趨勢及我國充電服務需求初探」報告之預估,西元2022年全球公共充電樁(含快充及慢充)新增安裝量約為61.1萬槍,預估至西元2025年將增加至97.2萬槍,複合成長率為16.74%;西元2022年全球私人充電樁新增安裝量約為469.4萬槍,預估至西元2025年將增加至989.1萬槍, 複合成長率為28.20%,顯見各國政策積極推動,除響應國際淨零趨勢,亦為電動車建構完善的發展環境。


D.電動車代工產業概況

根據 IEA 預測,在西元 2050 年淨零碳排路徑下,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將自 西元 2025 年之 25 佰萬輛成長逾西元 2030 年之 65 佰萬輛,全球電動車市場將隨世界永續觀念及趨勢盛行而迅速發展,各家業者亦積極投入開發,電動車廠從自製生產模式,逐漸萌芽出委外代工方式。電動車廠透過委外代工方式,可加速整體產業朝向標準化及模組化發展,且降低新進入電動車業者門檻,業者不須在初期投入龐大之建廠及投產成本,更可以專注於開發及品牌經營,或是與整車設計業者合作,加速獨立車款的誕生,有利吸引更多的電動車業者合作 。根據高盛投資銀行(Goldman Sachs)西元 2022 年 12 月之「Global EV Outsourcing」報告之預估西元 2025 年電動車整體代工量約為 800 萬輛,市場規模約為 360 億美元,預估至西元 2030 年將成長至 3,200 萬輛,市場規模約為 1,440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為 31.95%,委外代工之滲透率將自西元 2025 年之 6%成長至西元 2030 年之 10%。


產業上、中、下游之關聯性

電動車產業上游主要為電池材料及零組件供應商,上游產品包含充電槍、充電電源線、電池材料(如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及隔離膜)、馬達材料(如磁性材料、矽鋼片及鋼線)、功率元件、IC、齒輪、車體材料(如車燈、輪胎、板金等)等;電動車產業中游主係整合上游之電池材料及零組件為各式模組,主要產品包含充電系統、驅動系統、電池系統等動力總成及其他次系統等;電動車產業下游主係電動車整車生產及銷售廠商,主要產品包含電動車、電動巴士、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等終端產品,茲就所屬產業之上、中、下游關聯性圖示如下:


產品之各種發展趨勢

(A)新能源汽車朝向純電平台化發展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以燃油車進行改裝為起始,運用燃油車平台將引擎替換為電機、將燃油系統替換為電池系統來快速實現車輛的電動化及降低電動車的開發成本。然而引擎及燃油系統與電機及電池系統的差異極大, 無論是尺寸或是重量配置均不相同,以燃油車進行改裝的電動車相較以純 電動架構進行設計的平台與車輛,在空間效能與重量配置上將不再具有競爭優勢,因此各品牌之新一代新能源車均朝向純電平台方向發展,例如奔馳的 EVA 平台、大眾的 MEB 平台、現代的 E-GMP 平台等。鴻華先進Foxtron的開放平台除了為純電平台得以實現最佳的空間配置及重量配置優勢外更是模組化的平台,透過模組組合得以實現更寬廣的平台規格,涵蓋更多種類車型對平台的需求。 


(B)電子電氣架構(EEA)朝向集成化發展 

新一代車輛須要實現車與人在移動生態上的整合,達到以「人」的需 求為出發點來建構未來移動世界的主軸及藍圖。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在技術的需求上,需要透過網路及相關軟體,連結及整合車輛之間的訊息,使車主及車輛彼此的訊息能即時流通;需要透過車輛之攝影機、超音波、雷達等偵測感應元件傳遞資訊,進行整合及分析,來提供多元且安全的自動駕駛功能等。而這背後的支撐技術,就需要車輛具有強大的 EEA 架構來高效、快速及安全的整合車輛控制、聯網科技(Connected)、自動駕駛 (Autonomous)及車載娛樂系統 IVI(In-Vehicle Infotainment)。本公司的 EEA 架構採用高度集成的融合域(Fusion Domain)架構,將車輛分散的控制架構融合集中控制,提升控制效能與安全性,高效安全的實現人與車生態的整合。


(C)軟體定義汽車的未來 

過去傳統車廠係依賴硬體配備創造差異化,在電動車、車聯網、自動 駕駛等科技快速發展下,愈來愈多的功能實現皆仰賴軟體,已然從硬體定義演變為軟體定義,「軟體定義汽車」的未來油然開創。軟體定義汽車 (Software Define Vehicle,SDV)係指車輛之控制及應用系統能夠透過軟體進行更新(例如透過空中下載技術 Over-the-Air,以下簡稱 OTA),因此得以進一步升級系統來提升車輛之安全性、功能性及便利性,增加駕駛體驗等, 同時亦引領車輛應用軟體開發之風潮。鴻華先進Foxtron車輛功能除了可以透過軟體來進行更新及啟動外,在 OTA 上更具備有 Software OTA 及 Firmware OTA 安全機制,可以高效及安全的實現軟體定義車輛。


(D)V2X 技術蓬勃發展 

隨著國際各大車廠經年累月努力,全球車用自動駕駛已達 Level 2 輔助駕駛之里程碑,且持續往下一階段邁進。自動駕駛技術愈加成熟,高階自動駕駛須配置更多種類型之感測器,自駕車搭載車聯網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以下簡稱 V2X)之通訊技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V2X 泛指車輛溝通的技術,包含 V2V(Vehicle to Vehicle)、V2P(Vehicle to Pedestrian)、 V2N(Vehicle to Network)、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等,涵蓋車輛間、行人、網絡及交通基礎建設等直接及間接通訊方式,主係透過前述車輛與周遭事物的通訊及資訊交換,分享及運算視覺死角、安全車距及環境參數等 ,確保及降低行駛之不確定因素,增加智能判斷及提供建議,用以提高行車之安全性及穩定性。鴻華先進Foxtron車輛在設計上除了具備彈性配置各式偵測器硬體及聯網硬體的能力外,透過高效能的 EEA 控制架構及聯網安全機制, 得以確保應對 V2X 未來的發展需要。


競爭情形

鴻華先進Foxtron主要從事電動車技術研發、整車與零組件製造管理及銷售服務,所處之產業競爭激烈。就鴻華先進Foxtron主要營運項目要素觀之,主要相似產品如特斯拉 (Tesla)、通用(GM)、福斯(Volkswagen)、比亞迪(BYD)、蔚來汽車(NIO)、小鵬汽車(XPeng)及麥格納(Magna)等。在百家爭鳴下,各品牌所開發的電動車款式可謂是各有千秋,產品在硬體平台、軟體平台的設計與功能上均有其差異性。 


相較國內外同業,鴻華先進Foxtron在產品技術層面上具有如前述,在模組化純電平 台、融合域 EEA 架構、軟體定義車輛及安全聯網上之競爭優勢;在商務模式上,鴻華先進Foxtron在具備電動車整車設計研發能力的廠家中,係少數可以對希望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或希望將燃油車轉型為新能源車的企業,提供全面性服務的公司。以「開放模式」、「共用開發」的創新思維作為立足點,打破傳統車廠「封閉模式」、「各自發展」的舊有生態系在此思維下,經由鴻華先進Foxtron完整的研發及垂直整合能力,實現產品在「模組化共用」及「彈性化客製」上的可行性,同時滿足客戶在共用化以節約開發費用及開發時間,及客製化以創造產品差異性的需求,提升客戶產品的競爭優勢。


鴻華先進Foxtron,是一家電動車技術研發、整車與零組件製造管理及銷售服務新創公司。2022年營收為2.96億(其中技術服務佔營收30.1%,整車銷售佔營收68.89%),毛利率為30.3%(其中技術服務毛利率為69.6%,整車銷售佔13.7%),淨利為虧損-13.6億。公司銷售區域以台灣佔78.38%,東南亞佔21.62%。客戶有納智捷.....等等。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