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買木瓜牛奶,飲料店前面有一堆支付品牌。雖然支付品牌很多,但老闆透漏,顧客最常用的支付品牌,還是街口支付,和LINE Pay這兩家。明天, LINE Pay要上市掛牌了。這邊就來更新一下第三方支付公司,LINE Pay連加網路(7722.TW)。
LINE Pay連加網路,主要從事第三方支付金流APP服務,經營代理收付實質款項交易業務,用戶可於合作商家以QR碼或NFC等非接觸方式結帳付款。目前LINE Pay客戶群範圍遍佈各行各業及線上線下市場,主要客戶包含大型通路、線上電商以及連鎖品牌。
公司致力於發展支付及支付生態圈之相關科技系統,研發團隊打造支付服務核心體系,研發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卡片支付系統、帳戶支付系統、商店管理系統、整合 API 介面、資訊安全系統、點數生態系統、票券生態系統、點數回饋卡生態系統等,同時提供合作夥伴及使用者在WEB 及 APP 端的便利體驗。
LINE Pay連加網路的營業收入來源包含手續費收入、金融推廣合作、系統管理服務收入及其他收入。其中,手續費收入為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的清分服務費,金融推廣合作為向發行 LINE POINTS 點數回饋信用卡/簽帳金融卡之銀行收取的服務費,系統管理服務收入為支付系統軟硬體開發及維護收入,其他收入則包含廣告行銷商品等收入。
就第三方支付手續費收入收款部分,消費者與LINE Pay簽約商店交易之款項扣除手續費成本後,由收單銀行直接匯入LINE Pay之信託管理銀行之信託專戶;LINE Pay再將代收款金額扣除手續費收入後,自信託管理銀行之信託專戶撥款至簽約商店。
以下為LINE Pay連加網路主要營運產品:
(A)支付服務:
LINE Pay 讓用戶可以透過手機進行各種支付,包括線上購物、網上服務、實體商店購物等。用戶將 LINE Pay 與信用卡綁定後,即可方便快速地進行支付交易。
(B)點數發行:
LINE Pay 除與合作夥伴銀行合作,提供消費優惠、折扣和 LINE POINTS 點數回饋活動外,商店也可以向公司購得 LINE POINTS 點數並提供回饋給消費者,LINE POINTS 也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行銷工具之一。
(C)廣告服務:
LINE Pay 提供的行銷廣告版位及官方帳號均有極高的瀏覽量,商店可透過 LINE Pay 的大數據分析,購得其最適合客群的曝光版位,或更積極採購主動推播等廣告服務。
優勢
(1)LINE通訊生態圈
LINE軟體係以單純通訊工具開始發展,近年來因行動通訊發展迅速,進而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如行動支付、串流影音、網路銀行及網路購物等服務,包括 LINE Pay(第三方支付服務)、LINE GO (網路預約計程車及租車服務)、LINE TV(影音串流平台)和 LINE Bank(純網路銀行)。目前,LINE分別於台灣、日本及泰國等當地市場各自發展。
其中,LINE Pay在台灣具備全台 1,270 萬用戶數及突破 57 萬處支付據點的優勢,為台灣行動支付的領導者,在台灣市場中的普及度和市場影響力佔有優勢。
(2)LINE POINTS 點數生態圈
LINE Pay同步與國內銀行合作推出聯名信用卡及點數回饋卡,目前已與國內四家發卡銀行(包含中國信託銀行、台北富邦銀行、聯邦商業銀行及永豐商業銀行)及 VISA合作,發行以 LINE POINTS 作為消費回饋的聯名信用卡及點數回饋卡,累計總發行卡數已突破 800 萬張。透過 LINE Pay 生態圈的整合服務,從獲客(辦卡、綁卡)、活客(消費、曝光)到留客(增加用戶黏著度),大幅提升消費者使用意願,強化 LINE Pay 生態圈的整合服務。
在用戶核心需求方面,用戶所關切的是業者是否擁有整合行銷機制,能即時且精準地傳送優惠資訊。有鑑於此,LINE Pay專注於以行動定位為基礎的行銷服務,提供如:「好康地圖」服務,依顧客位置曝光合作店家訊息及活動與宣傳,使大眾日常生活支付應用更創新方便。
未來,LINE Pay期望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保險、信用卡申辦以及貸款服務等一站式金融服務,創造支付以外的附加價值服務。
產業概況
電子商務市場概況
(1)全球零售電子商務市場趨勢
零售產業約每十年會發生一次大趨勢的轉變,民國89年以前仍是以純實體零售為主的時代,民國89年以後則進入電子商務時代。電子商務2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大致可歸納分為1.0到3.0三個階段。電商1.0階段,始於民國79年代末期,網際網路則開始發展,上網裝置以辦公室或ۚ家個人電腦PC為主,電子商務初期興起以C2C商業模式為主,線上支付機制相對較不成熟,發展至民國89年代晚期才逐漸開始發展B2C商業模式。
民國89年代晚期智慧型手機快速崛起,配合3G/4G電信網路的普及化,網際網路由「家庭/PC」快速擴展至以「個人/手機」為單位,網路購物的各種金物流機制發展亦趨成熟,加上社群媒體初期發展的網路流量紅利助攻,使得電商的線上交易金額及頻率皆呈巨幅成長,提供方便好用的行動購物APP電商平台業者因此大受歡迎, 民國99年後亦可算是電商2.0時期。
隨著網際網路及智慧型手持裝置普及,消費者使用電子商務購物的消費模式越來越普遍。民國99年後消費者的行為模式逐漸開始發生改變,網路流量紅利也逐漸消失,純虛擬線上的流量成本節節高漲,零售品牌除了依循過往將商品上架至各大電商平台外,也不得不開始重視自有品牌電商與忠誠 會員的經營。
民國109年後,D2C (Direct-To-Consumer)的行銷模式也開始受到零售品牌重視,除強化品牌與消費者間之黏著度外亦透過OMO虛實融合後取得全景數據,理解終端消費者行為的全貌,利用大數據分析或AI人工智慧科技處理後快速調整,藉以優化經營成效,近年逐漸發展為整合線上及線下實體虛擬通路,並透過數據分析掌握消費者行為,使全球零售產業蓬勃發展。
根據美國市調公司 eMarketer預估2024年全球零售業銷售額約為31.57兆美元,其中屬於電子商務的銷售額,約為6.91兆美元,佔總零售額21.9%。另外預估全球電子商務將於 2025年銷售總額突破7.53兆美元,整體市場將會較2022年成長將近 34 %,2026年電子商務的年銷售額可達8.15兆美元,佔總零售額24%。
111年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在實體經濟逐漸復原的情況下,由於前一年度受到疫情影響,導致電商基期較高,使全球電子商務產業成長趨勢趨緩,然而大眾消費習慣已經改變,實體零售品牌加速數位轉型的趨勢並未改變,D2C依然是零售電商的未來大趨勢。
(2)台灣電子購物業市場分析
依據經濟部統計處所公布之數據,108~112年度電子購物業營業額皆呈逐期成長趨勢,112全年度營業額 2,842 億元更為歷年同期新高,與108年度營業額1,839億相比成長 54.54%。
電子購物業係指從事以網際網路、電視、廣播、電話等電子媒介或郵購方式零售商品之行業,其中以網路購物比重最大,且隨網路科技不斷發展,帶動民眾消費習慣轉變,電子購物業112年營業額達2,842億元,創歷年新高,年增0.68%,近5年平均每年成長10.91%,優於整體零售業之4.16%,佔整體零售業比重由108年度之4.77%增至112年度之6.21%(下圖四)。
顯見國人消費管道的改變,推升了電子商務市場快速成長,自108年起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消費行為,電子商務產業因此產生動盪與巨大改變,並預期在業者積極優化行動購物介面、提供多元支付工具及跨業合作下,可望持續推升電子購物熱潮。
第三方支付產業
台灣行動支付市場近年來快速發展,在智慧手機的普及率增加、行動支付技術成熟下,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和金管會統計,國民每年消費約新臺幣 11.3 兆元,其中非現金佔比逐年提高,截至 112 年底已達新臺幣 7.27 兆元,尤其疫情期間減少現金接觸的需求增加,使整體消費者對行動支付的接受程度逐漸提高。
第三方支付泛稱任何獨立於交易買方與賣方、專責經手交易款項的機構,惟無法進行非實質交易的收付款與儲值業務、或將帳號內的餘額移轉至同平台的其他帳號,在開拓合作通路上如提供信用卡支付服務,則需要向收單銀行申請許可,並提供銀行專戶保管代收付款項。
第三方支付平台業者與銀行合作,當買方和賣方達成商品交易,買方藉由第三方支付業者所提供的信用卡支付服務,向銀行發送支付授權確認交易成立,第三方支付業者會向銀行請款,銀行將款項支付給第三方支付平台業者代收付款項保管帳戶,第三方支付業者再將保管帳戶內的款項撥付至賣方指定的銀行帳戶中,銀行再於月底向買方請款。
電子支付機構針對的支付場景,可分為網購與線下消費兩部分。線下部分,作為台灣目前主要行動支付應用場景的百貨專櫃、餐館、飲料店、超市等產業,近年來大都維持約3%的年成長率、且連鎖超市更憑藉其佈點廣泛、一站購足的優勢,維持達6~8%的動能;惟百貨業因面臨電子商務的挑戰較嚴重,其成長速度降低情況較顯著。另依資策會111年初所做統計,線下行動支付的普及度已達39.7%,雖然佔交易金額比例仍僅13.7%,但已較前期的4.8%有顯著成長,顯示實體通路電子支付已漸成氣候。
第三方支付業務稱作代收付業務,其主管機關為數位發展部,目前以經濟部訂定的法規命令以及銀行公會的自律規範作為管理依據。電子支付業務則相較第三方支付業務多了轉帳及儲值功能,電子支付業務涉及跨機構間的資金移轉,係屬特許行業,主管機關為金管會銀行局,並受到「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規範。
依照目前電子支付法規定,若第三方支付業者的年度保管代理收付款項日平均餘額超過 20 億元,需於半年內向金管會提出電支業務執照申請。
產業上、中、下游之關聯性:
支付之金流產業可分為上游之支援服務業(如收單銀行)、中游的平台服務業(如第三方支付)及下游的特約商店。LINE Pay提供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之服務,所處產業位置為中游。LINE Pay所服務的各零售品牌,屬於整個產業供應鍊上游的使用者,集合多品牌商品之通路品牌。
LINE Pay連加網路,是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2023年營收為49億,ROE9.6%,毛利率30.9%,負債佔資產比率58%。營收以手續費佔收入80.65%,金融推廣合作佔11.55%,系統管理服務收入佔3.69%,其他佔(包含廣告行銷商品等收入)4.11%。服務區域以台灣佔96.31%,外銷佔3.69%。LINE Pay股東以LINE Financial Corporation(母公司為日本上市的佔LY Corporation)佔65.89%,台北富邦銀行佔19.51%,聯邦銀行佔9.76%。LINE Pay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為3.15%
在交易方面,2023年LINE Pay交易量為6812億,筆數為9.2億筆。其中,線上支付佔58%,線下支付佔41%。
競爭
以全球視野來看,支付公司有美國PayPal,Square(Block),中國支付寶,微信支付,日本PayPay,南韓Kakao Pay,台灣LINE Pay,街口支付,荷蘭Adyen......等等。
市場佔有率
截至 113 年 9 月 LINE Pay 用戶數已突破 1,270 萬戶,依內政部於民國 112 年統計全台人口總數約 2,342 萬人估算,使用者端的佔有率達 54%。
長、短期業務發展計畫
LINE Pay短期業務發展計劃將持續深耕拓展支付場景,提高市場滲透率,並透過 LINE POINTS 與行銷平台持續經營商戶與用戶以提升滿意度。
長期業務發展部分,除持續優化商店行銷工具外(自助式行銷平台、票券平台),同時亦提供跨境夥伴合作, 將 LINE Pay 支付場景拓展至海外,同時也引導國外旅客來台消費。因應消費者日 常生活需求,也將持續發展金融產品平台,提供保險、信用卡申辦以及貸款服務資訊,創造支付以外的附加價值服務。
風險
(1)競爭激烈
近年來,台灣行動支付市場百家爭鳴,許多公司和金融機構都進入了這一領域,各競爭者紛紛推出自家的支付服務,亦積極拓展其支付週邊服務或是點數回饋生態圈,以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及黏著度,形成多方面競爭且激烈的局勢。
(2)趨嚴格的法規限制與資安標準
隨著全球各地對於支付行業的法規規範日趨嚴格,LINE Pay預期業務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也需要時時確保所提供的服務符合相關法規並遵守監管機構的要求,讓用戶獲得安全的支付體驗。
行業未來發展
(1)行動支付滲透至多元使用場景
支付服務多元化,係指支付將從最基本的功能,自單純購物付款、在外用餐飲食,涵蓋繳停車費、水電費乃至繳納稅款等生活雜費,涵蓋愈來愈多元化的支付場景,隨著行動支付用戶數的規模日益增加,以往在超市採買的中高齡、女性的婆婆媽媽也被帶進行動支付市場,涵蓋更多年齡層、性別的消費族群。
而支付據點增加,除了最直接的提高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的意願,也從更多的支付面向加深對每位行動支付用戶消費行為的理解,為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吸引力,從線上、線下的消費支付工具,到可儲存各式票券、會員卡、證件的電子錢包功能,使其滲透至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為行動支付業者業績突破的重要因素之一。
(2)支付金融化
在支付金融化方面,係指支付業者與金融業者合作,支付業者從消費領域拓展至金融服務領域,服務範疇包含數位金融、先買後付等個人金融,以及企業保險、存款、貸款等企金服務內容。個人金融部分,行動支付除作為支付工具外,支付業者透過與金融機構合作方式,將行動支付程式作為金融服務的串接平台,滿足消費者從消費付款到支付金融的需求。
在企業金融部分,支付業者的服務對象由消費者端拓展至企業與商家端。支付面向多元化為業者獲取客源,支付金融化進一步引導消費者至金融服務,甚至支付業者與業者合作,透過數據去辨別化後共享,掌握消費行為關聯性,進而發現可能的商機。
(3)商家數位轉型
在商家數位化方面,受惠於疫情後行動支付產業蓬勃發展,行動支付產業形成規模化經營的趨勢,支付業者聚焦疫情下中小商家轉型需求,提供支付工具導入、庫存與後台管理、會員行銷等支援,協助中小型商家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支付工具導入部分,支付業者聚焦較難導入收款設備之商家(如流動性攤販、市場商家),使其可將自有的行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平板)作為收款終端設備,商家可透過收款設備進行信用卡、行動支付等 NFC 感應收款作業,以降低支付設備導入成本;庫存與後台管理部分,支付業者除提供商家金流串接服務外,亦提供庫存、後台管理等加值服務,協助商家進行商品進出管理與掌握整體收支情形。除強化中小商家收款能力外,亦提供庫存管理、收支紀錄查詢等服務,滿足中小商家營運所需之數位支援。
於會員行銷部分,支付業者以自身的用戶流量基礎,結合數據分析、掌握消費者行為輪廓後,提供商家數位行銷工具,進行會員客群經營與精準行銷。加速商家的數位轉型則是例如加強會員經營、行銷及後端管理等。
景氣循環
台灣電子商務產業每季銷售額可見國內電子商務零售業於每年第四季期間推出雙十一網購節、聖誕節、農曆新年等活動檔期,通常每年第四季為銷售旺季。
隨著LINE Pay積極推廣線上及線下平台,可使用場域逐年增加,預計會產生更高的市場滲透率與使用率;線下交易部分,隨著新冠疫情趨復甦力道強勁,加上零售業朝OMO(Online Merge Offline)線上線下整合經營已成趨勢,且近年來LINE Pay之使用戶數及營收持續穩定成長,受到季節性的景氣循環影響有限。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