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訂閱.....Email訂閱 ........

2024年4月17日

來更新一下電動自行車、自行車公司,美利達(9914.TW)

最近,晚上去運動時,都會遇到龐大的自行車運動愛好者。這邊就來更新一下電動自行車、自行車公司,美利達(Merida)。順便看看行業最新狀態。


2023年台灣最佳國際品牌25強已經公佈了,其中,電動自行車、自行車公司共有3家入榜,分別是整車品牌的巨大(Giant)和美利達(Merida),鏈條設計的桂盟(KMC)。這說明,台灣在中高階電動自行車、自行車產業擁有世界級的影響力。


以下為美利達Merida簡單介紹:

美利達(Merida),是一家成立於 1972 年的台灣自行車製造公司,總部位於彰化縣。公司主要生產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產品,包括登山車、公路車、城市車、競速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單車配件........等。美利達以其創新、高品質的產品和卓越的客戶服務聞名, 是全球自行車市場上的知名品牌之一。公司有38 個行銷據點遍佈在全世界 64 個國家。


美利達目前擁有和合資了包括了MERIDA,Specialized 及Centurion三大品牌。公司產品主要分為「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兩大類,自行車產品包含登山車、公路車、城市車、競速車等多種形式和款式;電動輔助自行車包含電動輔助登山車與運動、休閒及代步之電動輔助自行車等。


(1)登山車:擁有優異的應對性能和耐用性,以適應各種不同的地形和環境,並同時擁有多種款式和尺寸,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2)公路車:以高效、快速和穩定的特性而著稱,讓消費者輕鬆體驗到公路自行車運動的樂趣。

(3)城市車:產品是針對城市騎行設計的,注重車架輕量化、方便性和舒適性,使騎士在城市中騎行更加自在與輕鬆。

(4)競速車:產品是針對競技騎行而設計,具有高度的剛性和輕量化特性,可為消費者提供最佳的騎行體驗。


產業概況

(1)產業之現況

自 1950 年代中旬開始,政府為扶植國內自行車產業,遂針對自行車成車及若干主要零組件進口實施管制,替自行車組車廠與零組件製造業打下基礎。 1970 年代因中東戰爭引發石油能源危機,帶動美國對自行車的需求,加上當時國內的物價及勞工成本都相當低,因此美國進口商到台灣下訂了大量的 OEM 訂單,讓台灣生產的自行車迅速地打入的國際市場,並且於 1980 年代 成為全球最大自行車出口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 


1990 年因經濟發展使得國內生產成本上升,因此眾多自行車產業上下游廠商紛紛前往中國地區設廠,前端的市場接單、產品設計、研發及測試由台灣負責,製造部分則由生產成本較低的中國廠房負責。1999 年歐盟對台灣祭出反傾銷的措施,針對個別廠商徵收 2.4~18.2%之間的反傾銷稅,此舉對國內自行車產業的出口帶來了衝擊。2003 年我國自行車組車廠龍頭及多家零組件廠為促進自行車產業的發展,共同成立台灣自行車產業聯盟(A-Team),致力於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進行上下游的整合,並且將技術及研發量能根留台灣,奠定台灣自行車產業製造群聚的優勢。


台灣自行車製造業於近年來產生了非常多變化,自 106 年起歐盟對中國輸出的電動自行車課徵高額關稅以及美國於 107 年對中國發起了貿易戰,導致自行車各大品牌及代工廠將高單價電動自行車移回台灣或歐洲生產。109 年起因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全球,自行車同時能維持社交距離與作為戶外活動的優勢更為明顯,加上歐美各國祭出津貼鼓勵民眾騎自行車以取代搭乘大眾交 通運輸工具,使得歐美市場對自行車的需求持續上升,致使通路商的整體自行車庫存快速下降,還有海運塞港及缺櫃的問題,使得產品交期大幅上升,加上終端需求仍然強勁,自行車產業呈現供不應求的情形,因此通路商遂增加採購訂單。惟 111 年二月初爆發烏俄戰爭,出現了能源短缺、原物料價格飛漲的問題,加上歐美各國嚴重的通貨膨脹及強力升息的影響下,民眾的消費力逐漸下降及需求減弱,使得下游經銷商庫存去化速度下降,導致整個自行車製造業於 111 年底進入庫存調整的階段。


112 年度台灣出口 132.39 萬輛一般自行車,相較 111 年度 195.26 萬量減少了 32.20%;總金額約為 13.84 億美金,相較 111 年度出口金額 16.18 億美金也衰退了 14.46%。主係因 112 年度受到歐美各國的通貨膨脹依然處於高點,民眾的消費力及需求依然疲軟, 加上整個自行車產業下游經銷商的庫存調整尚未結束,使得一般自行車出口數量相較 111 年度大幅下降,所幸受惠於自行車整體價格的上揚,以及中國於年初解除嚴密的防疫政策後,中國民眾消費力道回穩以及對健康保健的意識上升,使得一般自行車出口到中國的數量大增,間接抵銷了歐美市場疲軟的需求,使得 112 年度出口金額的下降福度相對較少。


112年度因歐美各國的通貨膨脹逐漸加劇,致使平均單價有所上升,加上一般消費者擁有電動自行車的比例仍然較低,使得電動自行車市場仍處於成長的階段,致使電動自行車出口數量仍維持成長的趨勢。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數據顯示,112 年度我國電動自行車出口 68.66 萬輛,相較於 111 年度出口量 103.61 萬輛減少 33.73%,總出口金額也從 15.54 億美金下降為 12.13 億美金,減少了 21.94%。主係因 112 年度因歐美各國的通貨膨脹依然處於高點,民眾的消費力及需求依然疲軟,加上整個自行車產業下游經銷商的庫存調整尚未結束,使得電動自行車出口數量相較 111 年同期大幅下降。

展望 113 年,先前高階車種在歐美市場嚴重缺貨,因此銷售到中國的車種數量有限,而目前在歐美市場整體需求放緩、產能調配之下,來自中國市場的訂單亦逐漸增溫,加上電動自行車在中國市場的佔比仍然較低,也讓中國市場在未來的成長性可期。同時部分自行車大廠已指出,庫存水位較高的美國地區經過一年多的去化,隨著下游零售商的庫存持續下降及需求逐步回溫, 美國地區自行車市場有機會在 113 年第三季逐步回溫,進而帶動自行車產業回到復甦的軌道。


(2)產業發展趨勢

自行車從早期僅具代步功能的交通工具,因休閒運動的演進逐漸發展出各式具備專門用途之自行車,如城市車、海灘車、登山車、越野車、舒適車以及近年發展快速的電動輔助自行車。其中登山車主要用於崎嶇無鋪面道路和崎嶇地形,產品必須要兼具避震和吸震功能的設計,具有一定的複雜度及品質要求,而台灣自行車產業在登山車部分已耕耘已久,產品已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根據自行車公會的資訊,台灣出口至北美市場的中高階自行車就以登山車為大宗。自行車車架所使用的材質也從早期的粗鐵,發展到鋁鎂合金、複合材料及碳纖維等兼具輕量及堅固特性的先進材料,進而提升了產品品質及價位。隨著社會及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對於自行車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要具備交通、運動及休閒的功能外,車型的外觀設計還要有時尚美感。加上世界各國環保意識的抬頭,為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都市空氣汙染及市中心車輛壅塞的問題,以及歐洲各國政府對於環保產品的政策補助措施,使得加裝輔助電力的自行車系統或發展輕型摩托車已成為自行車業者以及交通運輸工具業者研究發展之重點方向。由此可知自行車早已跳脫傳統產業產品,必須和最新科技相互結合並提升產品功能才能滿足廣大消費市場的需求。


電動自行車為近年快速崛起之新穎產品,隨著全球人口迅速老化,電動自行車方便、省力及快速的優點,對於力有未逮和擔心開車反應力降低的銀髮族有極大的吸引力。而電動自行車的動力系統朝向微型化、輕量化發展,讓電動輔助自行車能兼顧輕巧與車體平衡,同時滿足休閒娛樂和通勤代步的需求,以及免駕照、燃料稅及牌照稅等多個好處因而受到市場的喜愛,使得近年電動自行車之銷售值比重大致呈逐年攀升的趨勢。根據 Bike Europe 調查,電動自行車在歐洲各國的占比不斷增增加,如荷蘭的電動自行車銷售量占比從 2021 年的 52%上升至 2022 年的 55%,德國的電動自行車銷售量占比從 2021 年的 42%上升至 2022 年的 48%。除法國之外,其他歐洲市場的電動自行車單輛平均售價為 2,000 歐元起跳,平均售價也不斷上揚並推動市值成長。整體來說,電動自行車於歐洲地區的市占率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

由於自行車產業進入障礙不高,中國及東南亞國家因勞工成本低及土地成本低廉,故當地業者紛紛投入生產,此亦致使目前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國家之自行車製造廠已成為我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在面臨新興國家後起之秀如中國、東南亞因生產成本低而以低價策略競爭之市場環境變遷下,國內部份業者外移至中國設廠,運用當地低廉的勞工,進行兩岸分工的產銷模式,採台灣 接單,量大低價位車種由中國工廠生產,高附加價值車種則留台灣生產及銷售。自從 107 年美國對中國發起了貿易戰,部分國家開始對來自中國的產品加徵更高額的關稅,加上中國於疫情期間的嚴密封控措施導致許多工廠面臨停工的困境,使得自行車各大品牌及代工廠將高單價電動自行車移回台灣或歐洲生產以避免生產基地過度集中的情形。同時因越南和歐盟簽訂之自由貿易協定有載明 2025 年起越南出口自行車至歐盟將可享有關稅優惠,將會促使部分品牌及代工廠在越南建立生產線以進一步分散生產基地過度集中的風險並享有租稅優惠。目前台灣自行車產業成功轉型,已轉為主力生產中、高階車款,及高附加價值之自行車產業。台灣的自行車廠商在中高價位自行車產品的開發上,仍相對於中國及東南亞具有競爭優勢,不斷將傳統的自行車與新發展之複合材料或科技結合,以高品質及高附加價值作為定位,並以少量多樣的生產方式,成功塑造差異化的品牌形象。 


自行車持續電動化和電子化,從驅動系統、電池技術到無線連接、主動回報等都快速的發展,都為 ICT 供應鏈大本營的台灣廠商帶來新契機,而台灣廠商具備很高的彈性生產力及配合度是最大優勢,目前產業鏈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這一波電動自行車世代轉換之際,提升研發及設計能力, 拉高附加價值。因此台灣的自行車廠商紛紛將研究開發的重心,保留在國內, 並且以生產高單價及高利潤的創新產品為目標,以獲取較高的利潤,使得 2023 年我國自行車銷售每輛平均單價達新臺幣 40,261 元,較 2022 年上揚 24.07%。 未來台灣自行車業者亦朝開拓高級車及電動車市場,以高品質、精緻化為目標,以確保我國自行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自行車及其零組件相關產業屬於外銷導向的產業,於近五年(2019~2023年)整體產業外銷比重皆在九成以上。在氣候穩定及政府鼓勵政策等因素下,增加歐美人口外出活動意願,帶動我國自行車廠外銷至歐美地區銷量。


在主要出口國家方面,歐美地區為我國自行車及其零組件相關產業的主要出口地區,主係因歐美民眾較重視休閒運動,有利我國高單價自行車的銷售,除此之外,也因美中貿易戰與歐盟對中國課徵自行車產品反傾銷稅,促使我國自行車大廠將中高階自行車款改從台灣出口,加上因為烏俄戰爭導致全球石油及能源價格高漲,促使歐美各國加速推動電動車的發展,進一步的推 升了電動自行車的需求。由於歐美地區對於電動自行車(E-Bike)需求旺盛,以及運動休閒車款高值化帶動效益,總計 2022 年我國自行車製造業生產值、銷售值皆較過往有大幅度的成長。惟 2023 年因歐美嚴重通膨及聯準會激進升息致使整體消費力逐漸轉弱,下游經銷商庫存去化速度下降,使得我國自行車製造業於 2023 年之生產值及銷售值皆呈現衰退之走勢。近幾年電動自行車產業出口至歐美地區之比重超過五成以上,但就各別國家而言,荷蘭則為本產業最大出口國家。


全球電動自行車市場規模以歐洲成長最明顯,主係因歐洲政府鼓勵電動自行車的環保意識和補助措施不斷增強,例如法國政府為鼓勵民眾購買電動自行車,若以燃油車替換電動自行車,政府補助最高將近 4000 歐元,相當於新臺幣 13.5 萬元,使得歐洲電動自行車產值的增加速度優於全球。就北美市場而言,美國政府正在投資自行車專用道的建設、加強道路安全及改善環境, 並且提供購買貨運電動自行車的獎勵措施。物流業車和電動自行車租賃服務業等,也響應政府綠能環保政策,帶動越來越多各行各業採用電動自行車來運作業務。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工業生產統計資料顯示,2022 年我國自行車製造業電動自行車、自行車的銷售值各較 2021 年同期成長 31.46%、27.68%,主因台灣自行車產業已經具備全球競爭力,兼具設計、研發、製造與生產,以及品牌的優勢,電動自行車自 2018 年下半年起開始快速成長,高階電動自行車外型看起來與自行車無異,但加上電動輔助之後,登山不再吃力,長距離行進也不再對體力造成重大影響,而且相較於傳統的越野車或是城市車款,電動自行車能夠吸引更多的年齡族群,為自行車開創更大發展空間,尤其電動自行車多種車款推出,包括登山車款、越野車款、城市車款等,加上 2020 年起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歐美政府大力的推廣電動自行車並提出相關的補助政策,使得電動自行車的需求依然相當強勁。2023 年我國自行車製造業電動自行車、 自行車的銷售值分別較 2022 年同期衰退 22.68%、12.99%,主係因 2023 年歐美各國的通貨膨脹依然相當嚴重,加上歐洲及美國的聯準會仍然在推動升息政策,使得民眾的消費力及需求尚未回溫,下游經銷商仍然在進行庫存調整所致。

美利達(Merida),是一家電動自行車、自行車公司,近5年ROE為8%,17%,27%,26%,18%。毛利率為21%,15%,13%,15%,13%。資產負債率為44%,50%,48%,44%,44%。美利達目前擁有和合資了包括了MERIDA,Specialized 及Centurion三大品牌。公司營運模式主要有OBM和OEM,銷售以歐美為主。美利達(Merida)競爭對手有巨大(Giant),TREK,,Accell Group,Pon Bike Group....等等。


成長性

由於休閒、運動類型自行車之銷售易受到天候影響,而銷售價、量之成長性與消費者之購買力、市場成熟(飽和)度有關,成熟市場(如:歐、美等地區)提供高價消費及價、量各約0~10%的年增長動能;新興市場(如:中國大陸、拉丁美洲,亞、非等洲及東歐等)在總體經濟及國民所得持續有較大幅度增長,生活水平、購買力提高,且就中、高階自行車、電動車之需求而言,起步較晚,市場保有率低,預期未來數年在合理的供、需條件下,則存在相對較大的潛在增長空間。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