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過濾SOP:
網路創業最重要的觀念,莫過於這個創新idea,是否解決了"急迫的需求"。這世界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有些是很急迫的需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讓你產生煩惱,但多數的問題,卻一點都不急。我舉,ABIC愛貝客親子旅遊網站這親子景點網站為例,幾乎每個父母,每到周末都會出現一個急迫的煩惱......要帶小孩去哪玩??...,,.。
因為小孩要玩的東西很不一樣,譬如,玩沙,DIY手做,露營,玩水,看小動物....等等,這些都需要特別去網路搜尋,再加上每隔一段時間,要換不同地方玩,小孩才不會膩,家長選擇景點也會特別注意小孩安全,所以,這就是一種"急迫的需求",亟待解決。ABIC愛貝客親子旅遊網站就收集很多親子景點,給父母參考,也解決了...."這禮拜,要帶我家寶貝去哪玩??".... 的問題。
另外一種"非急迫需求",例如,有時我想找3對3鬥牛的隊友,如果你做了一個APP,可以尋找我家附近,哪些人想去鬥牛,這功能的急迫性,對我來說,一點也不急,我不會特別為了找隊友去下載這APP。要找鬥牛隊友,你只要去籃球場呼叫一聲,很多人就自動會組隊,這功能一點都沒有急迫性。所以,解決"急迫性的需求",才可能有機會創造商機,也才是一個好的創新項目。
第二個重要的是,這"產品使用頻率高不高??"以我妹為例,她每隔兩三個禮拜就會來請求我,幫她網路下單買化妝品,化妝品這東西,一到二個月就可能用光,需要不斷的"進貨",所以,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固定網站去買化妝品,變成這網站的常客。ABIC愛貝客親子旅遊網站這親子網站也是一樣,每隔一個禮拜,很多父母就會來這網站看看,要帶小寶貝去哪,一整年下來,逛這網站的次數就超過50次,所以,它幾乎不需要特別去打廣告。一個網站如果"使用頻率很高",這代表它幾乎不太需要花大錢去行銷,可以很自然就擴散。
現在,很多公司花大錢去做行銷,就是要把品牌塞到別人大腦裡,希望你消費前,能記住這品牌,但偏偏,人腦記不住這樣多品牌,往往一個行銷熱潮過後,下次又要重新再來。更甚之,使用頻率很高的公司可以改變消費者的行為,和營利模式。譬如便利商店,大家每天都要去報到,它從一開始賣飲料,零食,然後變化去賣熱食,再進化賣咖啡,甚至現在連繳帳單都已經變成習慣。連最近的LINE也開始探索各式各樣的營利模式,只因為它使用頻率超高,可以改變使用者的習慣。
ABIC愛貝客親子旅遊網站這網站,從幾年前創新,先用廣告模式營利,現在漸漸往電子商務來邁進,開始和飯店,親子景點廠商合作來提供優惠賣票,最終來看,最後的網路營利模式,要麼像電子商務公司一樣賣東西,不然就像遊戲公司,提供增值服務,這些幾乎有明確的獲利模式。有明確的營利模式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模式,那些還不知道如何賺錢,或是要靠依靠廣告來賺錢的網路公司,天生就是一個不太理想的商業模式。
最後,一個創新的點子,如果有機會可以往行業橫向擴張,或是向上下擴張,就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舉個實際例子,譬如,你做了一個野外漆彈遊戲網站,收集可玩漆彈的地方,也許這可以成為台灣最大的漆彈網站,但你一旦做完後,就結束了,台灣玩漆彈的人不多,這網站也沒辦法做任何延伸。
但如果看看這ABIC愛貝客親子旅遊網站,它的起點是親子旅遊,但實質上,它站在"旅遊景點"跟"親子"這兩塊市場的制高點,一來它可以完全只做親子這一塊,光是這市場就非常寬廣,包含親子教育,親子電子商務....等等。二來,它可以往台灣景點發展,現在它已經是台灣最大親子景點網站,未來也可以朝向台灣最大景點網站發展,不限於親子旅遊。好的商業模式就是如此,可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擴張性高。
總的來說,一個創新的網路公司,要如何知道是否值得去實踐,通常有價值的公司會滿足下面4項,只要在腦中過濾這條件就可,"創新"過濾SOP:
STPE 1): 解決"急迫需求"
STPE 2:) 使用"頻率很高"
STPE 3): 知道如何獲利
STPE 4): 擴張性高
"複製"過濾SOP:
另外一種,開啟網路事業的方式,就是"複製",去複製一家美國網路公司,移植到台灣,香港或是中國。說起複製,很多人可能會很不削,但大家都別忘了,其實,古早美國還沒崛起時,美國的紡織業也是大量抄襲英國。
另外,從歷史來看"創新"這件事,事實上,有些有創意的人才,一開始的事業,未必是從全然的創新事業開始。譬如,誠品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吳清友,一開始也是做代理廚具,再跨足房地產,最後才開始做書店,出現了一家創新的商業模式,"誠品"。如果沒有前面"沒創意"的事業來累積資本,未來創新的誠品也不會出現。85度C的創辦也是一樣,吳政學從美髮店開始,一路做到飲料公司....,最後才出現一個創新的公司,85度C。
如果要複製美國的網路公司,也是有一些技巧。首先,你必須要時常關注美國與全球網路發展,走在資訊的前緣,看有沒有值得移植的公司。事實上,如果你仔細看看台灣,大陸,香港的網路公司,很多都是複製國外網路公司的商業模式。這些創辦人,很多都曾留學,對國外科技網路的發展熟識,時常留意這些網路資訊,等待一個好機會來複製。
再來,如果以總人口來看,美國有3億人口,中國有13億,所以,中國網路公司可以"完全複製"美國網路公司。但台灣只有2千3百萬人口,香港有7百多萬人,在這樣少的人口基礎之下,就注定有些網路商業模式,如專注在小眾的利基型公司,不適合在這發展。人口的數量,會制約哪種公司適合生存。要在台灣跟香港發展網路公司,一開始就要複製那種"大眾都會用的"商業模式,而不是利基型的公司。
以前,我住在原住民村落,那裡人口稀少,我從沒看過村里有人在賣牛肉麵。在大城市賣牛肉麵可以生存,但如果,你跑去原住民村落賣牛肉麵,這就會失敗。因為村落人口稀少,愛吃牛肉麵的人就更少,這種利基型公司,只適合開在大城市,因為那邊人口多。但,如果你賣的是一般的麵,不管大城市,或原住民部落,賣普通麵都可以生存,因為接觸的群眾較為大眾。
還有,營利模式也是很重要,網路公司很多都是創新模式,有些有明確的營利模式,有些營利模式連創辦人都還不知道,但由於美國擁有龐大的資源和人口,可以支撐這種無營利模式網路公司發展,慢慢研究如何賺錢。但如果把這種商業模式複製到人口少的台灣,你可能幾年之內就會燒光現金。如果要複製,當然要複製哪種"有明確營利模式"的網路公司,這樣,你就不需要再去煩惱思考如何賺錢。
剩下就是"在地化"微調的問題,美國文化跟東方文化還是有差,譬如,亞洲人不習慣付費,喜歡免費的東西,很多東西都需要調整,來適應本地人。最後,才是"行銷",這是很大的重點,如何把公司推廣出去。如果我們把這"複製過濾SOP"寫下來,適合人口基數小的台灣和香港,中國網路公司則不受這限制,整理大約就是下面5項:
STPE 1): 時常關注美國與全球網路發展
STPE 2:) 尋找有"確定營利模式"的網路公司複製
STPE 3): 尋找"大眾都會用"網路公司複製
STPE 4): 在地化"微調"
STPE 5): 行銷
來總結一下,如果想網路創業,第一種就是去"複製"美國網路公司的商業模式,你要做的就是時常關注美國網路市場的發展,尋找那些已經知道如何獲利,和有大市場的公司,複製後再本地化的稍微調整和行銷。第二種就是實踐"原創性"的網路idea,這相當不容易,你要做的是理解一般網路有哪些"急迫性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這些需求"頻率必須要高"一些,如果有確切的營利模式更好,最後,能不能往行業的左右上下擴張,具有成長性才是好的網路創業idea。
最後,當然要支持一下台灣具有"原創性"的網路產品,ABIC愛貝客親子旅遊網站,畢竟創新是無可取代的,如果妳周末不知要帶小孩要去哪玩,下載這APP就知道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