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有錢國家,就會發現,有些國家財富的獲得,不是靠腦力,而是在這個區域挖到石油和天然氣。這些有卡達,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汶萊,挪威,多數國家集中在中東地區,亞洲挖到石油的有東南亞的汶萊,歐洲則有挪威,這算是老天給的財富,想挖也不一定有,但比較危險的是石油總有一天會耗光。看看這些國家的人口數量,卡達218萬,沙烏地阿拉伯3007萬人,科威特353萬人,巴林147萬人,汶萊4.4萬人,挪威509萬,人口數量不多,如果挖到石油,但人口太多,每個人也分不到多少,國家就不會那麼富有。
還有一些國家,沒有能源,但有其它天然資源,如農產品,魚產,礦業,觀光,這也會成為有錢人家,如澳洲靠礦業,貴金屬,牧業,紐西蘭靠乳製品,肉製品與觀光,冰島靠漁業,聖馬利諾專注在觀光。說起來還蠻奇怪的,為何這些可以支撐這國家的經濟,探究其原因,很大的理由在於,這些國家的人口很少,國土面積卻很大,譬如,澳洲才2396萬,紐西蘭465萬,冰島人口更少,只有33萬人,聖馬利諾有3萬3千人。當一個國家面積大,可用天然資源多,但人口少,平均分攤下來,自然看起來每個人就很富有。
要成為有錢的國家,成為金融中心也是一種辦法。譬如有,盧森堡,新加坡,香港,巴拿馬,這些地方有個特色,就是擁有一個好位置,人口土地相當稀少。盧森堡人口只有56萬,新加坡549萬,香港730萬,巴拿馬403萬。優良的位置,如新加坡,它卡住印度洋往太平洋的咽喉,巴拿馬則有巴拿馬運河,它橫貫太平洋與大西洋,盧森堡則處在歐洲的中心。香港算是個特殊例子,由於中國內戰後實施共產主義,被西方世界封鎖,香港成為中國通往西方唯一的出口,所有中國的資源都挹注到這小島上。盧森堡則是逃稅天堂。這些地方發展普遍的模式都是從貿易物流開始,導引到金融業,最後才發展觀光。
不過以產業來看,國家從事生產事業才是根本,金融只是個服務業,目的是服務這些生產事業,即便擁有天然好位置也是非常危險,因為目前人工可以開鑿新航線。如最近尼加拉瓜運河準備開挖,對旁邊巴拿馬產生致命的危險,還有如果克拉運河開工,將對新加坡產生巨大的危險,所以,新加坡很明智的把部分資源移到製造業,伺機加入馬來西亞。總歸來說,看看金融中心的歷史,實際上就是經濟轉移的歷史,哪國的經濟強,金融中心就在那,實業才是根本,金融只是附著在實業上。從這來看,香港才是最安全的,它附著在中國上,不太需要擔心。
部分國家,是以科技為核心創造財富的。目前科技中心還是在美國矽谷,由於二戰結束後,美國把軍事科技應用民生,並吸引全球菁英往美國,讓科技中心出現大轉移現象,科技業開始蓬勃發展,而以色列,台灣,韓國則是搭上這科技大潮,在這波前所未有的科技大潮中,在裡面搶食大餅,卡在科技供應鏈裡一個環節。以人口來說,以色列約842萬,台灣2350萬,韓國5046萬。不過科技業好像趨近飽和,沒什重要發明,未來如果智慧型手機掉到地下,應該沒人會撿,趨勢已經從硬體往軟體網路發展,而軟體跟網路行業需要龐大的人口為基礎,往往贏家只有少數幾間公司,集中度非常明顯。總歸來說,科技業還是一個行業,只要是行業,就會有飽合的一天。
還有些國家,是傳統大國,如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加拿大。這些國家有足夠的人口,約超過5000萬,又有足夠大的土地,企業可以先滿足基本國內的需求,待壯大後再輸出給其他國家,所以這些國家常常有2-3個以上,足以領導世界的核心行業。如德國的精密機械,汽車,化工,英國的金融,法國的工業,時尚,旅遊,農產品,義大利的時尚,汽車,服飾,西班牙的農業,製鞋,服飾,日本的汽車,精密元件機械,加拿大的礦業,能源,製造。這些國家也是最早工業化的國家,科技與基礎研究較佳。
比較特別是,部分國家有製造業,人口很少,卻非常富裕,這些集中在歐洲國家,以北歐居多,如瑞士,丹麥,瑞典,愛爾蘭,芬蘭,比利時,這些國家都在專攻一些小而巧的行業,從事行業多,散而雜,如機械,化工,醫藥,食品,觀光,金融。歐洲這些小國能這樣富裕,簡單的說就是,工業革命起源於歐洲,讓它們可以累積技術,在一些細小行業做的精良,再加上自然環境好適合觀光,人力素質又高,善用科學技術,只要做好小行業就可以有錢。如瑞士有806萬人,核心產業有金融,醫藥,工業,旅遊,而愛爾蘭共484萬人,主要有機器設備、電腦、化學、製藥行業。瑞典有958萬人,有電信,機械,汽車。比利時較多,有1116萬人,以汽車、食品、鋼鐵、藥品、鑽石為主。丹麥有565萬人,做機械設備,化學、食品、能源、海陸運輸、觀光。芬蘭人口有550萬,主要造紙,資訊,
最後,才是美國,它是唯一又大又強又富有的國家,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幾乎在這,也吸納全球的菁英,主要行業有科技網路,金融,電影娛樂,軍事,航空,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等等。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