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訂閱.....Email訂閱 ........

2024年1月3日

疫苗公司,高端疫苗(6547.TW)

來簡單理解一下疫苗公司,高端疫苗。歷經十年研發的努力,最近,高端的腸病毒71型疫苗已經拿到生物藥證,同時高端疫苗已經向東南亞國家申請生物藥證,公司邁向了一個新里程碑。


以下為高端疫苗最新進度:

(1)高端腸病毒71型疫苗取得食藥署新藥查驗登記通過核准函,並為國內第一張具備完整三期保護力數據的腸病毒疫苗常規藥證。

(2)高端向馬來西亞國家藥品管理局(NPRA,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gulatory Agency)提交高端腸病毒 71型疫苗新藥審查。

(3)高端公司向越南藥政主管機關DAV (Drug Administration of Vietnam) 提交高端腸病毒71型疫苗新藥審查 (NDA)。

(4)高端授權COVID-19疫苗至WHO C-TAP及聯合國公衛組織MPP。

(5)高端新冠疫苗澳洲查驗登記案,依澳洲法規單位TGA建議,主動撤回以兩劑基礎劑施打之適應症宣稱,並將依其建議以三劑數據更新查驗登記文件以繼續審查。

(6)高端四價流感疫苗取得衛福部食藥署藥品查驗登記審核通過核准函。


以下為高端疫苗簡單介紹:

高端疫苗以「新型細胞培養製程技術」研發生產疫苗及其他基因工程蛋白質藥品為主。以下為公司產品:


(a) “高端”腸病毒 71 型疫苗(Envacgen):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屬於小 RNA 病毒科(Picornaviridae),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 A 型及 B 型、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 60 餘分型。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是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引起之症狀為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疱疹性咽峽炎 (herpangina),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等(節錄自疾病管制署網頁)。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 (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臺灣氣候炎熱,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但週期上仍以 4 到 9 月為主要流行期, 且平均 3~4 年出現一輪大規模流行期;腸病毒在成人、小孩皆會感染,通常成人症狀較輕微、甚至沒有發病,常不自覺成為傳播媒介而傳染給小孩。 


在國內腸病毒的疫情統計上,87 年發生的腸病毒 71 型大流行,在台灣造成 了 405 例重症和 78 人死亡,是為國內近年最嚴重的腸病毒大流行疫情。在腸病毒的類屬中,腸病毒 71 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至今國內因腸病毒感染導致重症以及死亡的病例,腸病毒 71 型即占了最大的比例。在受感染的患者族群中,由於三歲以下幼童感染併發嚴重中樞神經症狀之比率較高(致死率亦高),因此,如何針對嬰幼兒研發腸病毒 71 型疫苗,建立其主動免疫的保護力與長期免疫記憶,便成為政府及產學研界關注的重要課題。 


在政府的資助下,國內腸病毒 71 型疫苗的研發已有顯著進展,96 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承接了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 EV71 疫苗開發計畫,並於 102 年將第一期臨床試驗成果,分別授權予國光生物科技公司與高端疫苗兩家廠商,讓兩家公司奠基在國衛院第一期試驗的結果上,分別展開後續的新藥開發工作。


高端疫苗的腸病毒 71 型疫苗係透過細胞培養製程,以非洲綠猴腎細胞株(VERO cell)與培養 基(Culture Media/ Medium)大量生產病毒抗原,將病毒抗原濃縮、純化與去活化後, 再進行調劑與充填。


高端腸病毒 71 型疫苗於 112 年 4 月 12 日取得食藥署新藥查驗登記通過核准函,並於 4 月底完成領證程序啟動量產,預計第三季開始供應國內市場。高端腸病毒 71 型疫苗(衛部菌疫製字第 000152 號)為國內目前唯一一個非採加速核准機制核准的腸病毒疫苗藥證,高端 EV71 疫苗在多國多中心第三期臨床試驗中,取得真實世界疫苗保護力 100%(所有確診者皆發生在安慰劑組中,追蹤期內施打疫苗的嬰幼兒受試者 0 人感染),該項數據已由全球權威期刊 The Lancet 刺胳針刊載。高端亦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具備腸病毒疫苗自有產能的開發商,並在取得國內藥證後,繼續展開東南亞等目標市場國家藥證查驗登記之市場布局。


(b)高端新冠肺炎疫苗(MVC COVID-19 Vaccine)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由基因重組融合前穩定構型 SARS-CoV-2 棘蛋白(S-2P)抗原、 氫氧化鋁和 CpG 1018 佐劑組成,能有效誘發 Th1 偏向免疫反應。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為高端開發之基因重組次單位疫苗,其中的 S-2P 棘蛋白抗原融合前三聚體構型(trimeric pre-fusion form)設計結構,乃技轉自美國國衛院(US NIH),並由高端完成穩定細胞株的建置與抗原量產製程開發。而本項疫苗的免疫組合物建立, 係由高端公司評估過多種不同作用機制之佐劑配方後,最終選定能有效誘發 Th1 免疫偏向的 CpG1018 DNA 佐劑進行配飾,並藉由動物試驗與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中完成免疫組合物訂定與最適劑量篩選,而後執行樞紐臨床試驗取得 EUA 緊急使用授權上市。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在 110 年 7 月 19 日獲得衛福部核准高端新冠肺炎疫苗專案製造 (EUA)上市;並於 110 年 10 月獲選為世界衛生組織團結試驗疫苗(WHO Solidarity Trial Vaccines, STV),並由 WHO 主導與出資,在菲律賓、哥倫比亞、以及馬利共和國,進 行傳統安慰劑對照之疫苗有效性第三期臨床試驗;此外,高端新冠疫苗亦取得國際組織 「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贊助,執行高端疫苗與 mRNA 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 的第三針追加免疫混打試驗。


(c)其他產品線布局

除了高端疫苗之兩大主力產品之外,高端疫苗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開發之登革熱疫苗後,由高端疫苗在台灣完成高齡族群之概念驗證性(POC,Proof of Concept)與銜接性(BSE, Bridging Study Evaluation)二期臨床試驗;另外在流感疫苗產品線方面,高端疫苗自主開發之細胞培養大流行流感模擬疫苗 (H7N9 疫苗)已完成臨床 2 期驗證、另外高端疫苗與韓國 GC Pharma 國際藥廠合作之四價季節流感疫苗已完成臨床三期驗證,於 111 年 1 月 11 日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高端四價流感疫苗」新藥查驗登記,未來將規劃進口疫苗原液並在高端竹北廠完成充填包裝之轉換作業,以達四價季節流感疫苗自產自銷之目標。高端疫苗亦參與 WHO 旗下荷蘭非營利單位 UCAB 之大型聯盟開發案,該聯盟透過共同分擔研發費用及共享研發成果之方式,快速推動抗呼吸道融合瘤病毒抗體藥 Palivizumab 生物相似性藥品之研發與全球上市。


全球疫苗市場趨勢

疫苗是被普遍認為能減少疾病流行的最佳工具,如每年秋冬的流感疫苗施打正是預防流行感冒發生的利器。因此,各國的公共衛生組織及 WHO 皆認為,透過大型接種疫苗活動增加個人及群體免疫力是對抗疾病傳染的最有效的策略及方法。疫苗不僅是預防疾病發生的重要工具,當有大規模疫情發生時,是一個國家社會國土安全(Homeland security)不可缺少的一環。


新型疫苗因高淨值和長週期之特色,成為全球疫苗發展熱點。全球預防性疫苗就種類可分爲三類:(1)傳統疫苗,如卡介苗、日本腦炎、三價流感疫苗等;(2)新型疫苗,如登革熱、腸病毒等;以及(3)針對突然爆發之大流行病(panemic)疫苗,如 H1N1 疫苗。其中,新型疫苗又可以分為(a)新技術:市場已存在之既有疫苗,但運用新製程、新增多價抗原或傳輸系統等技術,提升疫苗免疫原性與保護力之新疫苗,如 PCV13 肺炎鏈球菌疫苗、五合一、四價流感疫苗。以及(b)新種類:即針對尚未有疫苗之傳染病所開發出之新疫苗, 如子宮頸癌疫苗、帶狀皰疹疫苗、腸病毒疫苗、新冠肺炎疫苗等。 


傳統疫苗因剛性需求、已長期施打且供應數量龐大,但因技術門檻較低加上市場競爭者眾,多採薄利多銷的經營模式,而大流行病疫苗,往往因病毒傳染迅速被阻斷,故營收也多呈現短期爆發性成長但較難維持長時間之產 品生命週期,如 H1N1 疫苗等。 


相較之下,新型疫苗因可預防新疾病或具有廣泛持久保護力,而成為高單價高淨利之商品,且多處於產品生命週期初期,故占據著全球疫苗市場主要份額和成長驅動力,如全球營收前四大國際疫苗廠 GSK、Merck、Pfizer 與 Sanofi,主要營收皆來自如肺炎鏈球菌、子宮頸癌疫苗、帶狀泡疹等高單價高淨值之新型疫苗。


若從個別產品來看,參考 WHO 111 Global Vaccine Market Report。WHO 估算 110 年 COVID-19 疫苗出貨劑次約為 108 億劑,市場價值約為 990 億美元。而另外幾項疫苗市場重點產品,如:季節流感(seasonal flu)、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PC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輪狀病毒疫苗(RV)等各項疫苗產品,市場成長性仍優於整體醫藥市場。而對於產品生命週期極長、且新穎疫苗上市數量不多的疫苗市場來說,其他新穎疫苗的上市,仍將會是市場成長的動力。


而根據 Statista 的估計,111 年全球疫苗市場規模約為 988.4 億美元,其中,新冠疫苗當年度銷售額即達 609.9 億美元,雖比 110 年度衰退 4.5%,但數字仍十分驚人,不僅打敗肺炎鏈球菌、子宮頸癌疫苗等產品,成為全球最暢銷疫苗外,更一舉躍昇為全球銷售排名前三名之醫藥藥品。而隨著歐美各國以及 WHO 陸續解除 COVID-19 的緊急公衛狀態,COVID-19 疫苗將從政府 因應緊急公衛情勢的巨額超買,逐步轉型至季節性常態施打需求、以及自費疫苗需求。 預估 112~116 年新冠疫苗市場的複合年成長率(CAGR)將為-26.3%。


全球各地已出現多種變異病毒,包含:Omicron (B.1.1.529)、Delta (B1.617)、Beta (B1.351) 、Alpha (B1.1.7)等高關注變異病毒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讓阻斷傳染更加困難,由於施打狀況不均,加上病毒快速變異,提高新冠肺炎流感化之可能性,未來可能需每年接種一次新冠疫苗以抑制大規模傳染。在未來的疫苗需求面上,單以基礎免疫以及第三針追加免疫的需求來看,WHO 評估全球仍有超過百億劑新冠疫苗的需求缺口。


<腸病毒 71 型疫苗國內市場>

台灣腸病毒平均 2~4 年的周期會出現一波年度大規模流行。而 109~111 年歷經新冠疫情後的免疫負債,則進一步推升解封後的傳染性疾病傳播。依據疾管署疫情監測報告,112 年第 18 週(4/30~5/6)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 11,252 人次,較前一週上升 10.0%,且當周全國腸病毒就診人次已達流行閾值(11,000 人次),疫情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其中,在腸病毒 71 型監測通報上,相較於 111 年 EV71 的 0 通報,112 年迄今已檢出 10 例 EV71 陽性個案,檢出地區為:新北市板橋區、中和區,以及桃園市平鎮區、觀音區、龜山區、桃園區、龍潭區。目前檢出最多 EV71 個案的桃園市, 已於 5 月 10 日公告,自發布日起至今年年底,桃園市全市 13 行政區列入 1,127 停班停課區域,以控制疫情散佈。可見腸病毒疫苗之需求孔急。 


目前國內兩項腸病毒疫苗皆預計可望於第三季(7 月)出貨,目前為自費疫苗, 國光安特羅市場終端價為每劑 4,000 元左右,須施打兩劑基礎劑;而高端腸病毒疫苗市場終端價為每劑 4,300 元,2 歲以下嬰幼兒族群建議施打 2+1 劑,2 歲以上免疫系統較為成熟的兒童則建議施打 2 劑基礎劑。兩者目前核定之適應症皆為 2 個月~6 歲族群使用,目前市場對象母數約為 96.3 萬人。

<腸病毒 71 型疫苗海外市場>

在市場價格參考上,在中國市場,目前全球僅中國三家藥廠於中國上市,分別是中國醫科院昆明所(CAMS)、北京科興公司(Sinovac)、與國藥中生集團之武漢藥廠。 腸病毒 71 型疫苗目前在中國屬於單價較高的二類自費疫苗,上市前三年平均每年銷售超過 2,000 萬劑,中國國內腸病毒疫苗總供應量最高達到 2,992 萬劑,而中國的消費者終端價格每劑約 218~300 元人民幣(約 980~1,350 元新臺幣),推算出中國腸病毒疫苗終端市場收益約 296~408 億新臺幣,顯示巨大的市場需求。 


在東南亞市場部分,111 年底中國醫科院(CAMS)之 EV71 疫苗在泰國上市, 終端價格每劑為 3,900 泰銖,約當於每劑 3,500 元台幣。係屬泰國較高單價之疫苗品項。北京科興(Sinovac)則是在印尼取得 EV71 藥證,但目前尚未查詢到市場終端價格。除此二國之外,東南亞各國目前尚無 EV71 疫苗上市,市場仍屬真空;人口基數龐大且疾病需求度高的東南亞國家,仍是高端疫苗海外布局重點。高端 EV71 疫苗可自 2 個月月齡之嬰幼兒開始施打,且三期臨床實證數據確認對東南亞流行的 B5、C4 亞 型具備保護力,產品在目標市場中極具競爭力。


<四價流感疫苗市場供需狀況>

國內季節流感疫苗以公費市場為主,往年採購量約為 630 萬劑/年,廠商報價區間為每劑 236~242 元(含稅);而除公費流感疫苗市場外,自費市場規模約在 30~80 萬劑左右。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採購量則提高至 699 萬劑,共有四家廠商得標,得標價格為每劑 236~242 元(含稅)。


疫苗對比新藥

生技新藥產業有別於一般科技產業,具有高門檻、長週期的特點。美國 PhRMA 評估新藥生命週期長約 10~20 年不等,而與新藥相較,由於疫苗產業須滿足更嚴謹之生物 安全性要求、技術壁壘更高,產能建置成本更大,因此產品生命週期會更長久。除此之 外,與其他藥物不同,疫苗的目標族群為數量廣大之健康群眾,因此各國法規單位對疫 苗的生產品質、臨床驗證、安全監測的要求十分嚴格,使得疫苗的研發周期平均在 10 年以上。疫苗研發之成功率比一般新藥研發高出甚多,但仍舊有失敗的可能性。


疫苗產業是一項技術壁壘較高的產業,除了超大型的跨國藥廠外,多數中小型或區域型的疫苗廠,其營業特性多走特色型藥廠的路線,產品開發與市場布局標的皆採利基導向,在正常投產、營運正常的狀態下,其毛利率約在70%~80%之間,獲利能力不俗。


技轉

在商業模式方面,高端疫苗主要自國內外頂尖研發機構、技轉具商業潛力的候選疫苗,例如:與美國國衛院(US NIH)攜手合作新冠肺炎 S-2P 基因重組棘蛋白疫苗與登革熱疫苗、腸病毒 71 型疫苗則與台灣國衛院合作。高端疫苗在承接候選疫苗的早期研發成果後,獨立進行自主開發抗原量產製程、臨床試驗驗證、充填包裝、藥證申請與上市銷售等工作。高端疫苗採用之營業模式不僅能降低早期研發失敗風險,更能以最有效率方式將產品上市、投放到目標市場。


高端疫苗,是一家疫苗公司,近5年營收為3.7億,32.8億,0億,0億,0億。資產負債率為32%,12%,10%,40%,26%。2022年公司新冠肺炎疫苗佔營100%,且全為內銷。公司目前是虧損狀態,2022帳上現金有12億歷經十年研發的努力,高端腸病毒71型疫苗已經在2023/04/12取得藥證並在8月上市,公司目前正在申請越南、馬來西亞新藥審查。高端新冠肺炎疫苗則在等待WHO公告STV分析結果,並且已經授權新冠疫苗技術予WHO C-TAP及MPP。


競爭

(1)腸病毒 71 型疫苗 

腸病毒 71 型(EV71)病毒傳染為全球性,但因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 較常見於東亞與東南亞地區。根據疾管署資料,五歲以下幼童為重症的高危險群,尤其以 6 個月月齡以下之嬰兒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體,重症致死率約在 1.3% 至 33.3%之間,嚴重威脅此區域每年數千萬新生兒之安全。 


目前全球 EV71 疫苗僅有台灣與中國共五家藥廠陸續取得目標市場藥證上市。中國雖有三家廠商取得中國藥證,但中國的 EV71 疫苗僅針對 6 個月~6 歲之幼兒使用,無法顧及 6 個月以下之高風險嬰幼兒族群。


在台灣市場上,國光安特羅於 112 年 1 月以中和抗體指標取得加速核准藥證(但仍須執行三期臨床試驗以證明其臨床效益),而高端則於 112 年 4 月以完整三期疫苗保護力數據,取得常規疫苗正式藥證。兩項產品劑型、劑量、施打時程、以及實證數據均有所不同,但兩項疫苗皆準備於 112 年 7 月上市。以下為全球腸病毒 71 型疫苗產品列表如下:

<高端腸病毒 71 型疫苗競爭優勢>

A.全球唯一具有超過 3,000 人多國多中心臨床驗證試驗之開發案,取得疫苗有效性(保護力)實證資料,並驗證針對東協流行亞型之交叉保護力。 

B.全球唯一針對高風險之 2 歲以下嬰幼兒採 2+1 針(即 2 劑基礎劑加 1 劑追加免疫) 施打方式,延長疫苗的長期保護效力,因此疫苗在高重症死亡率的族群中極具市場利基。因 6 個月以下嬰兒之重症與致死率較高,加上此階段的體重變化較顯著,高端疫苗在臨床試驗時便將收案對象細分為三個年齡組: 2 個月~6 個月、6 個月~2 歲、及 2 歲~未滿 6 歲之嬰幼兒,評估疫苗施打劑數與追蹤保護效力。 

C.疫苗具安全性。臨床三期試驗之疫苗組與安慰劑組反應相當,顯示具良好安全性及耐受性。 

D 疫苗有效性 100%,以統計模型估算為 96.8%,且 1 年後仍維持極高抗體效。

E.疫苗有效性 100%,以統計模型估算為 96.8%,且根據對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長期追蹤,施打疫苗 5 年後仍維持極高抗體效價。 

F.對中國、東協流行之不同亞型病毒具交叉反應,對於進入港中澳與東協市場也具競爭利基。 

G.國際 PIC/S GMP 生產品質與產能。高端竹北生物製劑廠已通過 PIC/S GMP 查廠驗證,是國內首座具量產能力之 PIC/S GMP 等級細胞培養疫苗工廠,未來除了可穩定供應國內市場外,可透過東協相互承認機制,加速同步申請各國藥證,產能方面亦足以供應東南亞等具龐大新生兒人口數之新興市場。


(2)新冠肺炎疫苗

全球目前新冠疫苗之技術平台可區分成:核酸疫苗、病毒載體疫苗、基因重組蛋白次單位疫苗、全病毒去活化疫苗等四大類。各種疫苗平台都有其優劣勢,但綜合考量疫苗有效性、安全性等數據後,全病毒去活化疫苗與腺病毒載體疫苗兩者已逐漸式微;全球目前市場主力以 mRNA 疫苗為主,基因重組蛋白次單位疫苗雖然製程速度遜於 mRNA,但其優異的安全耐受性與可靠的有效性、以及僅需 2~8°C 的冷鏈儲運要求,使其仍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由於全球主要變異病毒株之突變不只出現在 RBD(Receptor Binding Domain)受體結合域、同時也包含 RBD 以外之部分區域,因此全長棘蛋白之疫苗抗原相較於其他只有 RBD 抗原疫苗,更能對抗病毒變異。 


研究顯示施打兩劑疫苗後,體內抗體會隨著時間下降,各國政府防疫單位除了積極推動完整接種二劑新冠疫苗,更進一步展開第三劑追加免疫施打,以藉由第三劑疫苗誘導更高的免疫反應,提升中和抗體濃度以對抗 COVID-19 的各項 VOC 這種高突變變異株。 


然而並非全部已上市的新冠疫苗皆可用於追加施打,如腺病毒載體疫苗就因為平台特性不適合做為第三針追加劑,施打三劑腺病毒載體疫苗後,免疫加強作用相較於其他疫苗平台大打折扣,因此必須考量不同疫苗平台間的混打(heterologous);且隨著未來多數國家展開第三針、第四針的追加免疫,全球疫苗短缺情形將持續,且施打狀況更為不均。因此不同新冠疫苗間的跨平台混打,已然成為目前國際間解決現階段全球新冠疫苗供應不穩定,及疫苗短缺的主流疫苗接種策略。


根據聯合國 UNICEF 統計,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共有 23 項新冠疫苗產品在各地取得藥證或緊急使用許可(EUA),其中 BNT/Pfizer、Moderna、AZ/Oxford、 J&J、Novavax 等五家新冠疫苗已分別成功獲得美國 FDA 或歐盟 EMA 緊急使用授權(EUA),雖然技術平台各異,但其抗原的共通點都是以融合前穩定構型之基因重組全長棘蛋白編碼為主。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之開發特色>

高端疫苗的新冠肺炎疫苗技轉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所開發之 S-2P 全長基因修飾重組棘蛋白技術,疫苗由基因重組融合前穩定構型 SARS-CoV-2 棘蛋白(S-2P)抗原、氫氧化鋁和 CpG 1018 佐劑組成;而另外一個含有相同棘蛋白編碼之 mRNA 抗原技術則技轉給美國 Moderna 公司。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與海內外競品相較,具有五大競爭優勢:

a.可產生 Th1 偏向免疫反應。高端疫苗透過大規模動物試驗取得抗原/佐劑最適化組合, 採用美國 FDA 核可之 CpG1018 佐劑以誘發需要之 Th1 偏向免疫反應。 

b.安全性良好。在目前各項臨床試驗、以及國內超過 300 萬劑次的實際施打經驗上,皆無觀察到與疫苗相關的特殊嚴重不良反應。 

c.可誘發優異免疫原性。人體臨床試驗數據顯示疫苗組受試者可產生優異免疫原性,且中和抗體效價優於腺病毒載體疫苗表現,且對於多數高關注變異株具中和反應,具備預防中重症之保護效力。 

d.2-8℃冷鏈運輸便利。本疫苗可於 2~8℃進行運輸儲存,相較於國際競爭疫苗動輒於 -20℃~-80℃之冷藏運輸溫度來說,具有方便運輸與施打等競爭優勢。 

e.PIC/S GMP 生產品質。高端竹北廠是國內首座具量產能力之 PIC/S GMP 等級細胞培養疫苗工廠,其相關的協力代工廠亦具備 PIC/S GMP 認證。


未來展望

(1)腸病毒疫苗海外藥證布局與多價型疫苗開發

高端疫苗之腸病毒 71 型疫苗乃奠基於全病毒去活化技術,並取得優異試驗數據。在取得國內藥證後,後續將陸續於東南亞各國與其他目標市場提出藥證申請。而在腸病毒系列疫苗開發尚,目前除了 EV-A71 病毒以外,另已針對高重症病原的 D68 型、以及高傳染力的克沙奇 CA16 型,進行抗原篩選評估。用以篩選的抗原平台包含:全病毒去活化平台、以及 VLP 類病毒顆粒(Virus Like Particle)平台。未來將評估結合現有 EV-A71 疫苗的成功基礎,建立雙價腸病毒疫苗或多價型腸病毒疫苗,以進一步強化競爭力並拓展市場。


(2)新冠肺炎疫苗:次世代疫苗開發

WHO 在 112 年 5 月宣布解除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緊急公衛狀態(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但緊急情況的結束並不意味著 COVID-19 作為全球健康威脅的結束。COVID-19 病毒變異株仍不斷出現並且帶來高度感染力與中重症死亡風險,持續更新變異株、以及篩選廣效疫苗、以及評估新型免疫途徑,仍是新冠疫苗持續的開發方向。高端新冠肺炎疫苗在原型株開發已建立優異基礎,並仍在進行澳洲 TGA 法規審查,後續並將依據 WHO 等國際組織指引,針對次世代新冠疫苗進行評估與開發。


(3)其他疫苗產品研發:

除了腸病毒疫苗與新冠疫苗開發案以外,高端疫苗亦與美國國衛院(US NIH)有登革熱嵌合病毒疫苗、以及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 RSV)研發案作為中長期產品線開發候選疫苗選項之一。未來將視高端疫苗發展階段與資源狀況,評估各項研發產品線的布局與規劃。


風險

國內少子化之風險。台灣在 111 年出生率跌至 13.9 萬人,影響消費族群變小。


疫苗行業景氣循環

一般疫苗的施打有固定的疫苗接種時程,此即所謂的常規接種(routine immunization)。在疫苗產品普遍具有長時間免疫記憶的條件下,疫苗的施打並不隨疾病的流行期而變動(季節流感疫苗是目前的特例),例如已經廣泛被全球採用的白喉百日咳多合一疫苗、小兒麻痺、B 肝、B 型嗜血桿菌疫苗等。新疫苗的使用多數也都是這樣的機制,例如肺炎疫苗、輪狀病毒、中國的 EV71 等, 該公司所開發的腸病毒、登革熱疫苗等也都屬於此類,這些疫苗的施打是依照嬰幼兒年齡,疫苗採購機制則是政府的年度採購並依廠商生產時程交貨,疫苗保存期限通常超過 2 年,再依季節性防疫需求調整庫存。 


而在模擬疫苗(H7N9、H5N1)部分,此屬於「防疫儲備用途」的疫苗, 目前全球的趨勢是「不進行實體疫苗的儲備」,而是以 APA(協議供貨優先權, Advance Purchase Agreement)疫苗預購標案等形式,政府提供一定的價金給廠商作為權利金,「預約」未來疫情突然發生時的保證優先購買權。目前 APA 已 是我國政府新流感防疫準備的明確方針,並將成為每年例行的常年供應合約, 因此對於營收貢獻上,也不會產生季節營收的議題。 


綜上所述,疫苗用於疾病的預防,針對不同年齡族群有不同的疫苗接種時程,高端疫苗開發產品為常規疫苗及防疫儲備疫苗,由政府每年編列疫苗基金預算固定購買,價量變動很小,為一穩定市場。因此進入常規採購後,每年需求固定,受景氣循環影響的關係不大。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