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訂閱.....Email訂閱 ........

2024年1月4日

疫苗與CDMO公司,國光生技(4142.TW)

來簡單理解一下疫苗與CDMO公司,國光生技。順便了解疫苗產業。


以下為國光生技最近變化:

(1)四價流感疫苗獲得中國藥證,為中國唯一的進口四價流感疫苗,未來持續布局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巴西、巴基斯坦與東歐市場,陸續遞件註冊申請藥證。

(2)新開發之COVID-19新冠疫苗其銷售權及使用權,專屬授予新加坡 Enimmune Biotech Pte Ltd公司,授權合約範圍包含東南亞等十一個國家。

(3)腸病毒71型疫苗,由子公司安特羅生技主導,一一二年取得國內藥證;越南部分正進行臨床療效(clinical efficacy)試驗。

(4)破傷風疫苗PIC/S GMP生產工廠已完成興建,並於一一一年完成食藥署 GMP 查廠,在既有之藥證許可下,配合新成品之安定性試驗、封緘檢驗等程序,預定一 一二年起可開始生產以供市場使用。

(5)公司與Clover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Clover將獲得國光四價流感疫苗在中國的銷售權,未來雙方將合作一同邁入南美洲、歐洲與亞洲市場。


以下為國光生技簡單介紹:

國光生技,為亞洲唯一獲得歐盟GMP認證與美國FDA認證之流感疫苗製造公司,主要產品有三價流感疫苗、四價流感疫苗、腸病毒71型疫苗、破傷風類毒素、結核菌淨素。以疫苗生產技術為基礎,公司自2012年起擴展至生物製劑的CDMO領域。在CDMO業務方面,公司為法國賽諾菲(Sanofi)公司委託無菌充填生產的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也和天道醫藥提供無菌充填服務,最近,則是受SCD委託開發並生產黃斑部病變的生物相似藥。


疫苗產業概況

全球人用疫苗市場銷售成長狀況,推估由 2021 年的 414 億美元,在 2026 年將成長至 672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 CGAR 為 10.2%。但若加入 COVID-19 疫苗的使用,則在 2021 年整體市場已經達到 1,394 億美元,即 COVID‑ 19 疫苗市場規模在當年度為 980 億美元,佔比達全球市場的 70.3%。趨勢分析推估,全球疫苗市場在 2026 年將成長至共 1,492 億美元,包含以 mRNA 技術為核心的COVID-19 疫苗與結合性疫苗將會快速增長並佔全球市場的最大份額。


隨著世界人口不斷的增加與跨國界間的旅行方式更新與頻繁,加上人類對野生動物的接觸與不當食用,或是因為恐怖主義攻擊等因素,都造成新型病毒的傳播鏈愈加廣泛且快速。自 1970 年代起,已經約有 40 種傳染性疾病被發現,如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伊波拉出血熱(Ebola Hemorrhagic Fever),屈公病(Chikungunya),禽流感(Avian flu),H1N1 新型流感(Swine flu),茲卡病毒(Zika),以及於 2019 年開始由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 引起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這些新型傳染病的出現,使得全世界對預防傳染的疫苗需求急切且快速上升,同時促進各 疫苗公司相繼投入該些新型傳染病的疫苗研發。所以,疫苗市場產值的成長主要來自疫苗公司的研究開發計畫,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的重視與施打計畫需求。另外,依據 Roots Analysis 的報告預估,自 2021 至 2030 年間,全球疫苗的複合年增長率 CGAR 將達 17%。


全球人用疫苗市場目前仍以預防性疫苗為主,主要區分為成人疫苗與小兒疫苗。就市場規模而言,已經上市多年且大量涵蓋在世界衛生組織與各國政府的疫苗施打計畫中的品項仍佔市場最大使用量,包含像流感疫苗 (Influenza) ,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 (HPV)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 (Meningococcal),肺炎鏈球菌疫苗、多合一疫苗(DTaP+HB+IPV),輪狀病毒疫苗(Rotavirus), 帶狀皰疹疫苗(Herpes Zoster),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水痘疫苗(Varicella),肝炎疫苗(Hepatitis),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DTP),小兒麻痺疫苗(Polio)等。以疫苗項目而言,其中小兒疫苗的全球使用量仍占大部分,但是因為此類市場趨近 飽和,且針對小兒疾病的新型疫苗上市需要更多安全性資料,所以成人用疫苗的發展與使用量增加將是未來主要的成長趨勢。


若以近年來的疫苗發展的技術而言,如多合一疫苗 VAXELIS 為結合型疫苗(Conjugate vaccines),此成為近年來各國政府與疫苗公司相繼投入的主流研發方向。同時間發展中的新技術也包含重組基因蛋白疫苗 (recombinant vaccines) ,不活化的次單位疫苗 (inactivated & subunit vaccines),減毒性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s),信使核糖核酸疫苗(mRNA vaccines),脫氧核醣核酸疫苗(DNA vaccines)與病毒載體疫苗(viral vector vaccines)等相關技術。 


若以疫苗的臨床接種傳輸技術而言,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與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兩種方式仍是大部分疫苗的接種方式。因為此兩種方式除了臨床上使用便利的優勢,對於疫苗內的抗原更能快速有效的被人體吸收與產生主動免疫效果。然而,因為兩種注射方式用的預注式針筒的需求仍或有其供應交期的因素影響,故也有疫苗公司正在研發經由鼻腔黏膜吸收或是採用貼片經皮吸收方式等新劑型來取代,然而其量產規模與市場接受使用度仍待後續觀察。


若以市場分布而言,根據 Bloomberg 數據,北美及歐洲地區總計佔全球疫苗市場的 65%,為主要市場,其中又以北美佔整體市場 53%最大, 主因成人和兒童對疫苗接種的需求不斷增長,政府加大了疫苗接種計畫的力道,及美國 FDA 核准了大多數的疫苗。不過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印度、 東南亞合計人口約 35 億人,佔全球人口 44%,不斷增長的醫療健保支出和可支配收入、大量患者出現、政策推動及國際機構如全球疫苗免疫接種聯盟(GAVI)協助進行大規模預防接種計畫,帶動新興市場快速成長。根據 WHO,2019 年全球疫苗採購量為 55 億劑,東南亞及非洲為採購疫苗主要供應的地區,合計佔整體採購量的 50%。2019 年印度供應東南亞市場 80%疫苗。WHO 預估非洲國家將引進更多建議施打的疫苗,使非洲疫苗採購量持續增長。採購方式而言,中等收入國家的自主採購仍是數量最多的情況,其採購的疫苗過半來自中國及印度,即便排除中國、印度供應的疫苗,中等收入國家的自主採購疫苗數量仍佔整體的 20%。就疫苗種類而言,二價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bOPV)需求量最大,其次為白喉/破傷風疫苗及麻疹疫苗。疫苗供應量排名前五大廠商包括印度血清研究所 (SII)、GSK、Sanofi、BBIL 及 Haffkine,合計供應全球 60% 疫苗量。中等規模的疫苗廠多位於亞洲,致力於擴大其產品組合,以在不同地區市場和不同新疫苗 (如 HPV 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市場競爭,為各地區民眾提供更多元且更實惠的選擇。


排除新冠疫苗貢獻,2021 年全球疫苗市場規模為 414 億美元,其中依據銷售金額排名的前四大疫苗廠,Merck、GSK、Sanofi 與 Pfizer 其疫苗產品營收 (排除新冠疫苗)分別為 95.1 億美元,93.2 億美元,74.8 億美 元與 58.4 億美元,合計佔全球市場 78%。Merck 的營收 95.1 億美元中, 主要產品子宮頸癌疫苗(HPV)貢獻 56.7 億美元(佔疫苗銷售 59.6%),該產品也為 2021 年全球排名第 18 名的暢銷藥物,另外 MMRV 疫苗貢獻 21.4 億美元(佔疫苗銷售 22.5%),其他包括肺炎鏈球菌疫苗及輪狀病毒疫苗等。排名第二的 GSK 營收 67.8 億英鎊 (約 93.2 億美元),其中銷售主要三大產品為:新型帶狀皰疹疫苗 17.2 億英鎊 (佔疫苗銷售 25%,腦膜炎球菌疫苗 9.61 億英鎊(佔疫苗銷售 4%)及流感疫苗 6.79 億英鎊(佔疫苗銷售 10%),其他包含肝炎疫苗、輪狀病毒疫苗(Rotarix) 與肺炎鏈球菌疫苗 Synflorix,合計銷售額 29.7 億英鎊 (佔疫苗銷售 44%)。排名第三的 Sanofi 疫苗營收為 63.2 億歐元 (約 74.8 億美元),其中銷售主要三大產品為:流感疫苗 26.3 億歐元(佔疫苗銷售 42%)、小兒常規四合一與五合一疫苗 21.6 億歐元 (佔疫苗銷售 34%)及腦膜炎/肺炎疫苗 6.58 億歐元 (佔疫苗銷售 10%)。 排名第四的 Pfizer 疫苗營收為 426 億美元,其中新冠疫苗 Comirnaty 貢獻 368 億美元 (佔疫苗銷售 86%),肺炎鏈球菌疫苗貢獻 52.7 億美元 (佔疫苗銷售 12%),且該兩項疫苗分別為 2021 年全球排名第一與第二十二名的暢銷藥物。


在 2021 年全球市場,若不包括 COVID‑19 疫苗,則流感疫苗的銷售金額最高達 67.9 億美元,其次是肺炎球菌、HPV 和新型帶狀皰疹疫苗。 同時,當年度的疫苗生產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為比利時達 115.7 億支,而法國的出口重量最大為 15,770 噸。從疫苗進出口金額來看,比利時和美國在全球疫苗市場的影響力最大。此外,市場圍繞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形成,韓國、日本、中國等東亞國家處於主要進口國地位。全球疫苗市場由默沙東 (MSD)、葛蘭素史克(GSK)、輝瑞 (Pfizer)、賽諾菲 (Sanofi) 四家公司寡占,依據銷售額計算佔市場總量的80% 以上。


基於以上事實,所以世界衛生組織 WHO 於 2022 年 11 月,在新冠病毒疫情趨緩後首度發表的 Global Vaccine Market Report 2022 中指出全世界的疫苗使用狀況與趨勢如下: 


1. 儘管近幾十年來有多種的新型疫苗發展與問世,但是在必要性的疫苗供應與取得途徑上仍存在差異與不夠暢通。 

2. WHO 列為高度重視優先的疫苗,因為利潤率不高導致疫苗公司投入開發者有限。 

3. 低收入與中低度開發國家在重要性疫苗的取得上仍極度困難,如 COVID-19 疫苗與子宮頸疫苗的供應主要仍以富裕國家優先。 

4. WHO 對各國政府與疫苗製造供應商採取更積極溝通方式,以確保各類疫苗供應的公平性與強化因應未來新型病毒發生大流行的預防措施。 


事實上,有限的疫苗數量供應與分配不均造成的差異已是全球性議題。例如,子宮頸癌在低所得收入國家的盛行率已經造成該國政府的重大負擔,但是子宮頸疫苗(HPV) 僅在 41% 的低所得收入國家中上市,反而該疫苗已經在 83% 的高所得收入國家中可取得。除了分配不均外,取得 疫苗的價格負擔也是造成供應差異的原因之一。 當各類疫苗的市場供應價格趨向以所得收入做分配時,則在中低所收入國家採購疫苗的費用相對比富裕國家來的高甚至更貴。WHO 的重要工作目標將致力於改變全球疫苗供需平衡並確保貧窮與弱勢國家合理取得重要性疫苗的機會。 


在 2021 年,全球市場供應流通的所有種類疫苗約共有 160 億劑,市值約 1,410 億美金,此數值對比 2019 年的 58 億劑和市值 380 億美金,成長幅度在數量上幾乎是 3 倍且市值為 3.5 倍以上。此大幅度的成長主要來 自 COVID-19 疫苗在短期間內的大量生產以因應全球性緊急需求。然而, 全球疫苗生產量雖然大幅增加但仍屬過度集中現象,屏除 COVID-19 疫苗,全球 70% 的疫苗生產量集中在 10 家公司而已,且在全球需求排名前 20 名的疫苗中,如肺炎鏈球菌疫苗(PCV); 子宮頸疫苗(HPV)和包含麻疹疫苗(measles and rubella)相關的綜合性疫苗,更是主要來自兩家公司,而此種過度集中現象正是造成全球疫苗短缺的風險大幅增加與區域供應不均的主要原因。在 2021 年,非洲與中東地區國家的疫苗取得來源,90% 主要依靠直接進口自歐美疫苗公司。因此,如何打破歐美疫苗公司強調的智慧財產權的壟斷,與技術移轉其生產技術至其他區域生產,則可創造更多疫苗生產數量的機會,正是 WHO 的工作重點。 


另外,WHO 也重視幾項攸關全球共通性疾病需求的必要性疫苗的生產與供應,如霍亂(cholera); 傷寒(typhoid) ; 水痘(smallpox); 猴痘(monkey pox); 伊波拉病毒(Ebola); 腦膜炎(meningococcal), 此些疾病在某些區域短期間內會造成大量死亡案例,但因目前投入此些類疫苗生產的公司數量非常有限,將會嚴重影響預防未來不預期的大流行。. 


流感疫苗之現況與發展

流感疫苗在生產技術方面,目前分為兩類:傳統使用胚胎蛋的製程與新型的細胞培養製程。相較傳統製程受限於合格胚胎蛋的供應數量與需 6-9 個月的供應時程,且若發生禽類疫情時,胚胎蛋的供應將受影響,故後者的優勢是可利用細胞快速培養複製的特性,可於短期間內大量生產供應,且目前也有資料顯示細胞製程的流感疫苗保護效果比傳統製程的更佳。但依據全球市場銷售數量顯示,目前仍有 8 成生產量為使用雞胚胎蛋製程。


在生產供應方面,四價流感疫苗於 2018 年起逐漸取代原有的三價流感疫苗產品且因四價流感疫苗涵蓋目前流感的四種病毒株型別: A/H1N1; A/H3N2; B-Victoria 和 B-Yamagata,所以其保護效果比三價流感疫苗更佳,且對生產廠而言,目前有能力生產四價流感疫苗的廠商仍有限,故四價疫苗已取代成為獲利來源,預期此趨勢將持續至全球市場。


在市場需求方面,依據美國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資料,每年在美國有平均 5-20%的人口會得到流感,且其中約 36,000 人會死於流感併發症,故建議 6 個嬰幼兒皆應施打流感疫苗,同時,施打疫苗仍是目前最有效預防流感的方法。自 2016-2019 流感季節統計資料顯示, 美國核准上市的流感疫苗總數量由 1 億 4,500 萬劑成長至 1 億 7,450 萬劑, 成長幅度達 20%。而在 2019 年上市的流感疫苗總數量中,將近 95%為四價疫苗,約 30% 為以細胞製程生產供應,且 77% 數量為在美國當地生產,所以目前美國仍然是全球流感疫苗需求與使用量最大單一市場,且預估在 2020-2026 年間仍會有大幅成長。 


根據 Allied Market Research 與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報告指出,2020 年與 2021 年全球流感疫苗市場規模分別為 50.2 億美元與 65.9 億美元,年增 12%,預計 2028 年將成長至 107.3 億美元,2021-2028 年 CAGR 為 7.2%,成長動能來自流感盛行率的增加,以及政府對流感疫苗接種的支持和監測。新冠病毒流行對流感疫苗需求為正面幫助,主要原因來自: (1) 新冠病毒感染與流感類似,接種流感疫苗有助於降低類流感患者人數;及 (2) 研究顯示接種流感疫苗有助於降低新冠病毒致病立即致死率。流感疫苗接種率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再攀高峰。在目前全球流感疫苗市場中,歐洲與美洲兩大區域市場需求仍佔全球 75% 使用量以上;但在亞洲的中國與印 度,美洲的墨西哥都顯示高度需求成長。整體而言,全球仍有 1/3 的國家未達到 1/10 人口數接種比率,且也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原先設定於 2010 年前達成全球 75%以上老年人接種 流感疫苗的建議目標。在開發中國家(主要在亞太地區),將流感疫苗納入公費施打政策的重要性逐漸受到重視,或是增加公費疫苗採購數量,將使開發中國家流感疫苗需求量大幅成長。根據 Market Data Forecast,亞太地區流感疫苗市場規模預估將從 2022 年的 14.8 億美元,成長至 2025 年的 24.7 億美元,2022- 2025 年 CAGR 達 10.7%,將優於全球流感疫苗市場成長性。


全球流感疫苗主要廠商的分佈,於 2015 年發生重大變化,GSK 以 52.5 億美元取得 Novartis 除了流感疫苗以外所有其他疫苗之全球銷售權。原先 Novartis 的流感疫苗單項產品則由澳洲 CSL 公司以 2.75 億美元取得,而後 CSL 另外成立 Seqirus 公司專責銷售流感疫苗。Seqirus 公司結合原先 CSL 公司在美國、英國、德國與澳洲四處生產廠,目標成為全球前幾大流感疫苗供應商。以 2021 年全球流感疫苗市場規模 65.9 億美元計算,前四大流感疫苗廠分別為 Sanofi (佔 47%)、GSK (佔 10%)、AstraZeneca (佔 4%) 及 Seqirus (佔 3%)。 Sanofi 是目前全球最大且品項最多的流感疫苗供應商,在美國以外多個國家銷售三價流感疫苗 Vaxigrip® 及四價流感疫苗 Vaxigrip Tetra® ,針對全球最大的美國市場,銷售當地生產,但不同產品名稱的四價流感疫苗 Fluzone® Quadrivalent 與 FluQuadri®,也針對 65 歲以上老年人開發高劑量三價流感疫苗 Fluzone® High-Dose 及高劑量四價流感疫苗 Fluzone® High-Dose Quadrivalent。另外,Sanofi 也於 2018 年 併購美國 Protein Sciences 公司,以取得重組基因技術生產的四價流感疫苗 Flublok® Quadrivalent。美國成為 Sanofi 銷售各種流感疫苗產品的市場, 2021 年美國市場佔其全球流感疫苗銷售總額的 52%。


目前抗流感病毒藥劑目前有三大類,(1) M2 蛋白抑制劑(M2 protein inhibitor),如 Amantadine 等,僅對 A 型流感病毒有效,對 B 型流感病毒則不具療效,目前幾乎所有 H3N2 及 H1N1 流感病毒株均已產生抗藥性,因此,這類藥物已不適宜用來治療流感。 (2)神經胺酸酶抑制劑 (Neuraminidase inhibitor),可同時治療或預防 A 型及 B 型流感。發病後儘早使用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複製,縮短病程,避免併發症的產生。此類 藥物包括吸入劑型之 Zanamivir (Relenza® , 瑞樂沙)、口服劑型之 Oseltamivir (Tamiflu® , 克流感、Eraflu® ,易剋冒)及靜脈注射劑型之 Peramivir (Rapiacta® , 瑞貝塔)。 (3)核酸內切酶抑制劑(Endonuclease inhibitor),藉由抑制病毒的核酸內切酶作用,破壞病毒在人體複製機制, 可治療或預防 A 型及 B 型流感,口服劑型之 Baloxavir ( Xofluza® , 紓伏 效)即屬此類藥物。於流感群聚事件發生或新型流感病毒流行期間,卻無適當疫苗接種時,可評估對發病後可能併發重症之高危險群進行預防性投藥; 使用抗病毒藥劑並不會影響接種流感疫苗的效力。雖然已有上述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流感,但是評估其使用效果及成本,專家皆認為目前預防與對抗流感病毒最有效的武器仍屬疫苗。從過去的研究得知,老年人預先接種流感疫苗,能夠降低 50%的致死率,而且透過普遍性的預防接種,還能夠有效降低醫療支出。


疫苗產業上、中、下游之關聯性

疫苗產業中上中下游關聯非常緊密,通常疫苗製造工廠從上游原料的取得,中游階段的製造加工,以及下游部分的銷售都會採取一貫的控管,這樣才能保證疫苗產品的品質,讓使用者沒有安全上的顧慮。


上游部分,也就是疫苗的原料,包括化學藥品、胚胎蛋、病毒株,動植物細胞等,疫苗的製作,流感疫苗是用胚胎蛋或是細胞株,日本腦炎是用活體動物或是細胞株,破傷風疫苗則是用菌株去作原料。上游原料的取得,通常有固定的供應商做長期合約的簽定,以保障原料的來源,並且選擇兩家以上的供應商,以確保原料來源的穩定。


中游部份,主要為疫苗製造加工階段,在上游原料取得後,需要經過的主要製程包括:接種、採收、分離、純化、減毒或不活化、調劑及分裝等。疫苗的製作門檻相當的高且專業,尤其在人用疫苗方面,都是需要在清淨區裡面進行,製程中需要加入監測檢驗等動作,以確保每一步驟都是符合規格要求,才能做出高品質的疫苗產品。疫苗完成製作後,還要申請國家的封緘檢驗,讓政府單位(藥物食品檢驗局)抽樣檢查,針對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作進一步的確認,檢驗合格後,疫苗產品才能上市。


下游部分,係指疫苗的行銷,將生產的疫苗銷售到消費者。疫苗的銷售通常區分為公費與自費兩部分。公費係指政府採購,由政府招標後直接運送給政府所指定的衛生單位。自費是指醫療院所訂購,由經銷商或是公司直接銷售給醫療院所。


技轉

國光生技與日本第一大疫苗研發製造廠北里第一三共疫苗株式會社(前身為日本北里研究所)發展技術合作關係已長達五十餘年,技轉破傷風疫苗、日本腦炎疫苗、流感疫苗及禽流感疫苗之生產技術。


國光生技,是一家疫苗與CDMO公司,近5年營收為22.5億,17.9億,18.7億,13億,8.2億。ROE為2%,0%,23%,-11%,-32%。毛利率為40%,34%,33%,13%,-36%。資產負債率為29%,20%,22%,42%,67%。2022年公司帳上現金有28.6億。2022年銷售以流感疫苗系列(包含CDMO)佔營收80%,非流感疫苗系列(包含CDMO)佔營收20%。以商業模式來分,自有品牌佔73%,CDMO佔27%。銷售區域以內銷佔42.6%,亞洲佔37.8%,美洲佔15.4%,歐洲佔4.2%。


市佔率

在台灣,2022年四價流感疫苗市場銷售狀況,以國光生佔44%,Sanofi佔30%,東洋佔17.2%,GSK佔9%。


競爭

台灣國內市場規模不大,創造最大經濟效益須以國際市場為主,疫苗藥證為進入各國市場之基本條件,但因疫苗產品在某些國家多為其全國性醫藥政策的一環,或是部份接受WHO技術支援設廠,由於我國目前並未與東南亞國協有正式貿易合作關係及非為WHO的會員,對打開國際市場相對弱勢。


(1)流感疫苗

目前全球約有 19 個國家共約 30 家製造廠房有能力生產流感疫苗,大部分疫苗製造廠商仍以胚胎蛋來製造流感疫苗,其中仍以賽諾菲(Sanofi)、 CSL/Seqirus、葛蘭素史克(GSK)為主要供應者,產銷於 2008 年前接近平衡,然而在 2009 年後因 H1N1 新型流感病毒的爆發,全球不論流感疫苗或 H1N1 新型流感疫苗的需求大增,造成供不應求之狀態。大多數流感疫苗製造廠商係以裂解之不活化疫苗為主,一家(Medlmmune)係採用鼻噴劑型冷適應(cold-adapted)減毒疫苗為其產品。其他流感疫苗種類尚包括次單位 (subunit)疫苗、含佐劑 MF59 疫苗及 Virosome 佐劑型(Virosome)疫苗。


台灣市場供應廠商分別為國光安定伏流感疫苗、賽諾菲(由 Sanofi 台灣分公司銷售)、GSK、Seqirus(由台灣東洋公司代理銷售)。除國光生技產品為國內自行生產外,其他皆為進口國外製造的產品。國光生技初期採用進口日本疫苗原液於國內自行充填分裝的方式,但自 2010 年起已經改為全程自製生產流感疫苗供應國內市場。


多年來,外商已經不再以爭取最大供應數量與國光生技競爭,但是預期未來對國光生技仍有兩項潛在風險。第一為國際上流感疫苗價格隨著各大廠產能增加已經呈現下滑趨勢,如 Sanofi 在泰國的標案售價比國內低 25%以上,所以,疾管署在訂定年度標案底價時預期也會隨之調整。第二是國內高端疫苗將代理韓國品牌產品進口參加年度標案競爭,其在鄰近東南亞市場的售價幾乎僅有國內的一半,預期如果該品牌產品引進國內,應該會有價格競爭衝擊。


另外,針對中國市場狀況,以市場競爭格局而言,華蘭生物仍是最大供應商(2020 年佔總批簽發量 37%),其次為北京科興及 Sanofi。國光生技為中國唯一進口流感疫苗品牌(Sanofi 在中國設有子公司)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