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訂閱.....Email訂閱 ........

2023年12月18日

來更新一下生物相似藥、生物藥CDMO服務公司,泰福生技-KY(6541.TW)

來更新一下生物相似藥、生物藥CDMO服務公司。目前泰福在等待美國FDA許可TX01。除外,泰福還切入生物藥CDMO服務,和開發ADC抗體-藥物複合體。


以下為泰福生技目前狀態:

(1)TX01(Neupogen Biosimilar)與Sandoz完成簽署加拿大地區經銷授權合約。

(2)112/05/24,美國FDA已正式接受生物相似藥TX01(Neupogen Biosimilar)審查上市查驗登記(BLA)申請。

(3)TX05 亦於 2021 年 8 月向美國 FDA 遞件申請藥品上市查驗登記審查,並於 2022 年 7 月收到美國 FDA 通知(CRL, Complete Response Letter),表示藥證審查結果為查廠及臨床實驗部分均未提出重大瑕疵意見,惟尚需進一步釐清藥品相似性,而泰福生技亦已規劃與第三方驗證之顧問公司合作,並進行更多資料之蒐集及分析以驗證相似性,預計於 2023 年第四季將相關資料送交美國 FDA 以補充藥證審查所需資料。

(4)與中裕新藥就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及雙特異性抗體藥物複合體(Bispecific antibodies,BsAb)開發生產合作。

(5)與DCB合作共同開發ADC抗體-藥物複合體(TX05)。

(6)TX01家族(包含TX04):整體市場規模大,是公司未來主力產品。

(7)與奈力生醫、浩鼎、及台灣大學簽約委託服務。與圓祥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約受託開發及生產CDMO最新雙特異性抗體開發平台之臨床候選藥物。


以下為泰福生技簡單介紹:

泰福生技,為一專注於生物相似藥研發及CDMO製造之國際型生技醫藥公司。泰福生技台灣子公司設址於新北市汐止區,負責前端之細胞株開發、其他研發專案前期開發及提供 CDMO 業務服務等,而位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之美國子公司,則負責承接台灣子公司開發完成之細胞株,進行製程開發、放大及下游之純化及初步商業化量產。目前泰福生技專注於美國市場,但也開始以尋求商業夥伴合作方式,拓展美國以外市場。


泰福生技有兩個主要業務,分別是生物相似藥,和生物藥CDMO服務:

(1)生物相似藥

泰福生技目前主要五項生物相似藥產品之未來開發計畫說明如下:

A.TX01(原廠專利藥品 Neupogen)

TX01 作用於嗜中性白血球的前驅細胞或成熟細胞,與其受體產生專一 性之結合,促進前驅細胞之分化增殖,對成熟之嗜中性白血球細胞,則有亢 進其機能之作用;適應症為癌症化學療法所引起之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


泰福已於 2018 年 9 月遞交 BLA 藥證申請, 並於同年 11 月接獲 FDA 通知正式受理,惟於 2019 年 9 月 24 日接獲 FDA complete response letter (CRL) 通知表示已完成現階段藥證審查,建議泰福補充製程及其相關資料,加強原先送件之版本,在與 FDA 及顧問研討修正方案後,已於 2020 年 11 月遞交 FDA 要求補件資料送審藥證,FDA 已於 2021 年 5 月通知 TX01 已完成現階 段藥證審查,泰福備齊補充資料後已於 2022 年 8 月提供予 FDA 進行後續生物製劑藥品上市查驗登記(BLA)審查。112/05/24,美國FDA接受生物相似藥TX01(Neupogen Biosimilar)審查上市查驗登記(BLA)申請。


已於 2021 年 10 月通過加拿大衛生部(HC)審查核發藥證,2022 年 7 月再獲准藥品經營許可證(DEL),可合法進口加國,上市販售。


B.TX05(原廠專利藥品 Herceptin) 

TX05 為一種基因重組之人源化之單株抗體。能高專一性的與 HER-2 接受器結合,抑制由於 HER-2 過度表現而引起的腫瘤細胞增生;適應症為乳癌之治療。


目前正進行人體第三期臨床試驗,已於 2020 年 3 月人體第三期臨床試驗受試者收案完成,已於 2021 年 8 月遞交 BLA 藥證申請,並於 2022 年 7 月獲 FDA complete response letter (CRL) 通知表示已完成現階段藥證審查,目前正積極準備補充資料中。


C.TX04 (原廠專利藥品 Neulasta) 

TX04 為長效型 filgrastim,作用機轉與 TX01 相似。目前Phase1。


D.TX16(原廠專利藥品 Avastin) 

TX16 為一種基因重組之人源化單株抗體,可選擇性地結合至人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中和其生物活性;適應症為大腸直腸癌及肺癌。已於 2017 年 12 月成功完成人體第一期臨床試驗,現已著手進行人體第三期臨床試驗之規畫。


E.TX52 (原廠專利藥品 Perjeta) 

TX52 為一種基因重組之全人源序列單株抗體。能高專一性的以與 HER-2 接受器結合,且具與 Herceptin 不同的機制和靶點,臨床上兩者合併使用治療乳癌。目前臨床前及製程開發中。

(2)生物CDMO

泰福生技的競爭力核心在於同時擁有 Mammalian cell line development (哺乳類動物細胞株開發) 和 Microbial fermentation (微生物發酵)的研發技術平台與生產產能。在製劑方面,已完成注射器 (Syringe) 和瓶裝製劑 (Vial) 的產線,為產品生產時作準備。


在設備產能提升上,泰福目前有 1 條 150 公升微生物發酵槽產線及 4 座 1,000 公升哺乳類動物細胞生產線,並預留未來可擴充產能之空間,未來可再擴 充 2 條 150 公升微生物發酵槽產線及 4 座 1,000 公升哺乳類動物細胞之生產線。


鑒於泰福已有成功對外提供 CDMO 業務之實績,且擁有自行開發、生產及製造藥物之經驗,期望未來可逐步拓展 CDMO 業務以挹注營收。


新藥和生物相似藥差異

生物相似藥和生物新藥在開發過程中,兩者在實驗與法規要求上各有不同; 生物新藥臨床試驗多有雙盲試驗之設計,故臨床結果較難預期;相反地,生物相似藥品則著重於與原廠專利藥品在安全、功效和純度的相似性分析,因此強調的是物理化學特性與生物學活性分析,以及 PK/PD(藥動學實驗/藥效學實驗)來 判斷吸收分佈代謝排除與安全性。


生物相似藥因不需經過藥物探索和人體臨床二期試驗,開發時程較新藥縮短,與新藥相較,可降低藥物開發成本。生物相似藥每進行任一階段人體臨床試驗前,均需事先提供諸多生產資料和化學製造管制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CMC”,包括化學名稱與結構、物化性質、 結構鑑定、製造、主成分分析方法與規格、安定性及生產再現性等) 資料予美國 FDA 事先審閱並與其充份溝通及討論,經美國 FDA 認可後,方才遞交實驗設計與臨床試驗審查文件,可大幅降低臨床試驗失敗的風險。


在銷售方式上生物相似藥的銷售方式與新藥迥然有異。新藥需要注入龐大的投資去建立人數眾多且具經驗的銷售團隊去推廣新藥,並教育醫生如何使用;而生物相似藥的銷售對象主要是針對大型通路,包括批發商、大型藥房通路、大型醫院集團以及集體採購組織 (Group Purchase Organization)。 


產業概況

A.全球生物藥品市場規模 

生物製劑 (Biologics) 係以生物為來源(由人體、植物、動物或微生物之來源所衍生),或利用新生物技術(基因工程、融合瘤技術等)所開發的產品,用於治療或預防人類的疾病。 


依據美國法規公共衛生服務法 (Public Health Service,PHS) 第 351 條稱生物製劑為 biologics 或 biological products,其定義為任何用於預防、治療 人類疾病或狀況之病毒、治療性血清、毒素、抗毒素、疫苗、血液、血液成份或衍生物、過敏產品或類似產品等。美國 FDA 所規範管理之生物製劑包括血液衍生產品、疫苗、體內診斷之過敏製品、免疫球蛋白產品、含細胞或微生物之產品、及大部份蛋白質產品。 


生物藥品的上市,為難以治療之疾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且由於療效佳與副作用小等優勢,藥品上市後銷售額也快速增加,且占全球處方藥市場的比重也逐年增加。依據 IQVIA 研究分析顯示,2022 年全球生物藥品市場規模為4,310 億美元,預估至 2027 年將成長至 6,660 億美元,占全球藥品市場份額由 2022 年 29.08%增加至 34.51%,五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 7.5%~10.5%,成長率高於全球藥品市場 3%~6%,而五年全球生物藥品累計增加金額達 54%,金額為 2,350億美元,預估將達全球藥品市場 52.49%,將持續成為驅動全球藥品市場成長的關鍵品項,其中生物藥品中又以免疫及腫瘤生物藥品為成長主力項目。


B.全球生物相似藥品市場規模

自 1982 年第一個生物藥品上市後,各國迄今已核可上市的生物藥品已超過 100 個,銷售額更逐年成長,由於生物藥品的療效佳,但單一療程經費高,許多病患經濟上無法負荷,加上世界各國醫療支出負擔日益提高,為減輕財政壓力,各國政府紛紛建立生物相似性藥品法規,期望以相對低價之生物相似性藥品取代昂貴的原廠生物藥品。 


生物相似性藥品係指廠商以生物藥品為參考標的進行研發生產,然受生物藥品分子結構複雜且不穩定,產品與原廠生物藥品的分子特性無法完全等同,僅能稱相似。 


歐盟自 2006 年通過生物相似藥品總體指導方針之法規,並於同年核准全球首例生物相似性藥品上市,歐盟為全球生物相似藥品法規及管理先趨,已累積近 10 年的生物相似性藥品法規管理及市場發展經驗。


根據 Precedence Research 報告顯示(詳下表), 2021 年全球生物相似藥市場達 135 億美元,2030 年全球生物相似藥市場估計將達到 662 億美元,預估 2021 年到 2030 年之複合年增率為 17.5%。主要市場仍將以歐洲與北美為主,而亞洲、拉丁美洲、 東南亞及澳洲等市場也預期成長快速。


C.生物藥品CDMO市場規模

近年來,全球 CDMO 業務因於生物製劑、再生醫療需求增加,加上生物製劑生產的複雜度提升、成本上漲、小型藥廠缺乏自行製造能力等因素,使得生物製劑廠商集中資源投入藥物研發,將製造委託其他製造商而受到全球矚目;另由於傳染疾病發生率上升,對於新興療法需求日益增高,迫使藥廠與生技公司須投資更多於創新科技,亦須與 CDMO 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又根據 Prescient & Strategic Intelligence 公司於 2022 年報告顯示,2021 年全球生物藥品 CDMO 市場規模估計 131.7 億美元,預估 2030 年成長至 318.4 億美元, 2021~2030 年之複合年成長率約 10.3%,未來市場規模成長可期。


生物相似藥產品開發流程

生物相似藥產品開發流程主要分為五大階段:

第一階段:細胞株的開發與製造 (Cell Line Development & Manufacturing): 

包含蛋白質編碼基因序列的確認及選殖、表現載體系統建置、細胞培養參數設定及細胞株培養之放大製程開發。利用基因重組技術來確認與選殖所要的蛋白質編碼基因。一般可以用來表現蛋白質的宿主有大腸桿菌、酵母菌、昆蟲細胞及哺乳類動物細胞,其中又以大腸桿菌、酵母菌及中國倉鼠卵巢細胞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CHO)最常被使用來表現基因工程蛋白質。不同的蛋白質各有不同的特性。外來蛋白質 (Heterologous Protein) 都必須有適當的宿主/載體系統平台(Host-vector System)或表現系統平台,才能進行生產;因為這些外來蛋白質不是宿主細胞本身合成的分子,因此當宿主細胞大量產生這些蛋白質時,往往會宿主細胞產生負擔與傷害,而導致細胞生長緩慢或是死亡。 而透過適當的表現平台系統建立,可以有效將宿主細胞的生長階段 (Growth Phase) 與蛋白質的生產階段 (Production Phase)加以區分,同時將生產蛋白質的時間儘量縮短,而使培養醱酵得以順利進行。初代蛋白質生產細胞經過模擬體內生理條件,在體外進行繼代細胞的培養,最後產出具有相近似細胞成長特性的細胞株(Cell Line)。 


第二階段:特性分析 (Analytical Characterization): 

生物相似藥品和原廠專利藥品在品質上的差異,常因蛋白質轉譯後修飾而產生,因此,應對轉譯後修飾進行適切的比對。 


由於活性成分之高異質性更增其在結構或其他物理與化學特性上的複雜性,常需以一系列分析方法進行交叉比對,在不同蛋白質生化特性下,不同的分離條件可以分離出不同異質體。此外,物化分析方法所分辨出的結構/電性差異的異質體,仍應以生物活性分析方法確認其是否具有生物活性,以判斷此異質體屬活性成分 (product-related substance) 間的差異。 


第三階段:活體動物試驗結果之比對 (In Vivo Animal Comparability): 

單一劑量及重複劑量於動物活體內的試驗結果比較,試驗數量需達到統計合理範圍,用以與參考藥品比對確認其安全性、毒性。 


第四階段:人體藥動/藥效實驗 (Phase 1 Human PK/PD Study): 

人體臨床一期試驗,目的為蒐集藥物動力學如:藥物在體內代謝時間、代謝率等,以及藥效性。進行體內試驗評估重點包括:藥物動力學、藥效學及安全性,依照所需的資訊而訂定試驗計畫。設計人體實驗時,需遵守取代、減量、 精緻化等三原則,盡可能使人體試驗產出最大量資訊。決定試驗時程長短時, 則考量生物技術衍生產品的藥動特性及臨床使用方式,在條件許可下,將生物相似藥品與參考藥品的藥物動力學與藥效學數據資料互相比較,包含人體治療劑量範圍的濃度與反應關係比較。 


第五階段:人體臨床三期安全性試驗 (Phase III Confirmatory Safety and Efficacy Clinical Trial): 

人體臨床三期試驗,主要確認產品最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程度。將以最終製程所產生的產品進行比較性研究(相仿性研究),以獲得所需的臨床資料, 代表上市產品的品質特性。


泰福生技,是一家生物相似藥、生物藥CDMO服務公司。目前美國FDA已正式接受生物相似藥TX01(Neupogen Biosimilar)審查上市查驗登記(BLA)申請。另外TX05(原廠專利藥品 Herceptin)在CRL狀態,等待補件。其他TX04 (原廠專利藥品 Neulasta) 和TX16(原廠專利藥品 Avastin) 在Phase1。2022年公司營收為0.22億,為剛切入之業務CDMO收入,藥品目前無收入。泰福生技現在是虧損狀態,2022年帳上現金有7.9億。


競爭

看好生物相似藥品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自法規逐漸明確以來,不少國際廠商也開始布局,例如 Pfizer 為了進入此一市場,在 2015 年以高價約 170 億美金收購生物相似藥前三大廠商 Hospira, 另外包括 Sandoz、Amgen 亦未缺席。除了國際大藥廠透過共同合作或併購的方式,積極開拓生物相似藥品領域機會外;亦有許多較小規模的藥廠加入此一戰局,例如 Coherus、Celltrion、 Samsung Bioepis 等也順勢加入此新興藥品市場。許多公司通常受限於公司規模或本身能力,故只能選擇做生物相似藥價值鏈的一環,例如有些公司以研發為導向而無自有產能,因此產品成本難以掌控;有些藥廠則是僅為生物相似藥之代工業者,而缺乏研發能量及市場銷售獲利能力。 


全球生物相似藥產業發展至今,美國市場雖起步較緩但逐漸成型。不同於歐洲市場突破點為主專利到期時,美國市場則受限於主專利外產品相關專利仍具智財爭議,加上 FDA 嚴格審查,市場進入障礙較其他市場爲高。歐洲市場趨緩而美國市場未迅速開啓,2017 以來市場結構再進行進一步整併, Merck KGaA 轉賣其相關事業給 Fresenius Kabi, 2018 年 Momenta 宣佈不再投入生物相似藥產品缐開發, 而 Boehringer Ingelheim 則宣佈放棄美國以外市場,並於 2019 和 AbbVie 達成 Adalimumab 生物相似藥於 2023 美國上市的協議。 


生物相似藥全球市場環境持續演變中,中長期可能提高生物國際大厰持續整併,各方勢力消長,而美國市場競爭格局逐漸明朗。Pfizer 進一步在 2019 年七月宣佈併購 Mylan,長期目的在於擴大公司版圖並深耕生物相似藥產品缐。生物相似藥產品開發費時,生產法規侷限及生產代工挑戰,加上銷售通路複雜,生物相似藥物藥價(利潤空間)也將隨之變化。市場不停的改變,如何在產業鏈中維持品質成本控管和平穩供貨普及大衆將決定企業的長期發展。


生物相似藥市場機會

(A)醫療支出壓力沉重,尋求平價之生物相似藥已成趨勢

各國醫療支出受到整體經濟環境成長趨穩,加上高齡人口成長迅速情況下而負擔沉重,面對生技藥品價格居高不下,因此平價之生物相似藥已成為各國家引頸期盼的產品。美國醫療保健費用在 GDP 的占比一直以來明顯高於全球其它國家,根據美國聯邦醫療保險暨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的報告顯示,2018 年已達 3.65 兆,而在新冠疫情之前,醫療保健支出平均每人每年花費 10,222 美元,總額占國內 GDP 的 18%,居已開發國家中之首;2020 年醫療保健支出更是增長了 9.7%,總額達 4.1 兆 美元,占 GDP 的 19.7%。因醫療負擔沉重,使得美國政府推出醫療改革 政策來降低醫療支出,因此可以看出美國對於尋找價格較低且性能相同的生物相似藥需求,也較其他各國來的明顯高出許多。


(B)專利懸崖(Patent Cliff)

生技藥品的專利期屆滿為生物相似藥的重要成長動能。


(C)美國生物相似藥草案

美國在生物相似藥品相關上市的指令及法規方針則較歐盟地區較晚開始推動,美國於 2009 年通過的「生物藥品價格競爭與創新法案」(Biologics Price Competition Innovation Act, BPCIA) ,其為 2010 年 3 月「病患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The 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 之一部份, 提供生物相似藥品簡化的上市核可方案,稱為 351(K)申請案。2012 年以來 FDA 陸續公告關於生物相似性藥品發展的草案,以協助生物相似性藥品在美國的發展。透過此新的核可途徑,和已核可上市產品的資料比對,展現其生物相似性 (biosimilar/biosimilarity,和原參考產品在安全、功效、 純度等方面的高度相似性) 及可取代性 (interchangeable,患者使用後的臨床資料,風險不高於原參考產品)。


隨著全球生物相似藥市場日趨成熟,截至 2019 年 FDA 已提出數項草案,亦已公佈六份生物相似藥產業開發指引,在法規逐步明確下,讓業者有所遵循的依據。美國自 2015 年 FDA 核准第一項生物相似藥,至 2022 年 9 月底止已有三十九項生物相似藥為美國 FDA 所核准,其中已有十九項產品於美國巿場銷售,顯見美國生物相似藥巿場產業已正式起飛且將帶來龐大商機。


風險

1. 美國 FDA 核准其他療效相同之新藥上市,可能影響原專利藥品之銷售,生物相似藥之市占率和銷售亦可能同時下降。 

2. 其他生物相似藥同業加入市場競爭或削價競爭,可能影響泰福之市占率或銷售。 

3. 保險業者降低生物相似藥品之給付金額,抑或不願意給付生物相似藥品而影響銷售之風險。

4.生物相似藥係指與已核准之原廠專利藥品在安全性、有效性和純度高度相似;在生物相似藥品開發過程中,可能面臨無法證明與原廠專利藥品相似之產品開發風險。

5.泰福各項開發產品陸續上市後,可能面臨專利藥業者或其他同業訴訟。

6.美國FDA於審查各生物相似藥品時,因各生物相似藥品之特性不同,審查時之要求亦不盡相同,故可能產生法規變動之風險。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