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很多產業股票,都是兩強在相爭,其中,有些實力旗鼓相當,但是,如果仔細分析競爭力,還是可以區分龍頭股,這如同可口可樂跟百事可樂的競爭,在這區分中,我們如果選龍頭股來長期投資,績效是不是一定勝過其它股票??
我們簡單做個統計,投資時間13年,跨越兩個景氣週期,從2001年9/26日,股市最低點,3411,到2014年,9/26日,來算算這些兩強競爭的績效,這些都是龍頭股跟次龍頭的競爭,其中,我們把現金股息跟股票股利,或是減資的股息股利都提取,當作生活費,不再投資,來計算,
我們選取瞭晶圓代工,台積電,聯電,電信股的中華電,台灣大,電源供應器的台達電,光寶科,IC設計的聯發科,聯詠,保全的中興保全跟新光保全,橡膠的台橡跟中橡,輪胎的正新跟建大,NB的廣達與仁寶,自行車的巨大跟美利達,封測的日月光,矽品,食品的統一跟味全,水泥的台泥跟亞泥。
經過13年後,台積電,中華電,台達電,中興保全,台橡,矽品,統一,台泥這些產業的龍頭股績效長期都比次龍頭還好,其中,台橡跟台積電報酬遠高於次龍頭300%以上。比較有例外的是,美利達績效勝過巨大,建大績效勝過正新,但因為這是採樣從3411來比較,這時剛好股市蕭條,那時美利達股價剩7.5元,建大股價也剩10.01元,接近水餃股,在這基期比較低的比較,有點像轉機股的意味,因為基期低,導致異常報酬,勝過龍頭股。
其它,聯發科因為做通訊IC跟聯詠LCD驅動IC來比較,無論是產品或是股本大小,比較較無意義。廣達跟仁寶的報酬,則是仁寶小勝15%,算是例外。從這,大約可以知道,買龍頭股的績效確實特別好,勝過買次龍頭股,或是3線股,唯一比較例外是,買進"轉機"的次龍頭股,由於他們基期低,如果他們有機會成長,績效會比買龍頭股好,不過缺點是,投機性比較濃。
0 意見:
張貼留言